粟裕考察西北边防后质疑林彪:人造山是形式主义,打仗时作用不大

洞鉴历史人物 2023-03-29 16:28:0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国苍茫的巴丹吉林沙漠上,矗立着一座突兀的小山,它原本并不属于这里,它的名字也比较特殊:人造山1号山。

人造山

人造山计划由林彪提出,经中央审议通过,主要目的在于防范苏联军事力量,加强我国国防。但是在1970年,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在视察之后,却认为它打起仗来没有什么用。

粟裕固有“战神”美誉,在军事作战上,他的看法总是独具一格。他认为人造山无用的原因是什么?

人造山:苏联边境压迫下的产物

苏联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的一路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同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兄弟,我国长期以来都站在苏联老大哥的身旁,1950年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十分亲密地步。

毛主席和斯大林

但是随着新中国政权的稳固,中国对于苏联来说,从唇亡齿寒的援助对象走向了他们布局欧亚大陆的战略棋子定位。

斯大林和苏联对我国的态度逐渐在改变,毛主席也曾代表我党对斯大林的一些个人主义严重的行为进行了否定。

矛盾直至1958年提到台前,苏联提出要求要在我国建立苏联人可以管理的长波电台。

如果建立的话,我国的海军、空军所有的举动都在苏联人的掌控中,这是赤裸裸的军事控制行为。对这样无理要求,我国领导人当即提出拒绝。

从那之后,苏联和我国的关系便开始有了裂痕,先是在中印冲突中苏联明显偏袒印度,随后赫鲁晓夫又在社会主义阵营大会上公开攻击我国,我国不但没有屈服、据理力争,反而让苏联颜面尽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从我国撤回了援助的专家、设备,并且向我国索要提前结清的贷款。

中苏交恶时期宣传画

有一句话叫“祸不单行”,苏联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还没有解决,国内又爆发了三年自然灾害。

国内正在紧张地应对灾害,美国又在越南挑起了战争、台湾的老蒋也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叫嚣着要反攻。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依然坚守底线没有向苏联妥协,同时加紧备战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当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总结会上,陈云等人提出当下之际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抓紧农业生产的方向上,但是毛主席却认为国防是首要任务,如果国防事业搞不好,就是没有顶的房子,什么暴风骤雨都会灌房子里的。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便将主要重心放在了国防上。

苏联集结兵力

从1961中旬年到1966年底,中苏两国之间在舆论上的争斗从没有停止,并且愈演愈烈。

1967年底,苏联突然向两国边境地区投放了大量的兵力,并且又和蒙古达成协议,将军队驻扎在我国和蒙古的边境上。

我国也迅速做出回应,将部队向东北、蒙古、新疆等边境地区集结。

毛主席和林彪等中央领导都认为,那时的情况已经十分紧张,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所以从1964年中旬,中央军委就已经对中苏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了多次研究会议。

当时,从中蒙边境北京基本上只有二连浩特、化德、张家口、八达岭这几道可用的防线,另外一面就是茫茫的戈壁沙漠和乌兰察布大草原构成的一片平坦地区。

最初毛主席比较担心苏联的海军。我国的海军力量那时候还不够强大,苏联很可能利用其海军的优势,通过进入渤海的方式把空降师投送到天津附近。

但是空降兵兵力毕竟有限,投送距离也只能到天津保定附近,落地之后陆军作战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林彪却对苏联的空降兵并不担心,反而是更相信苏联会在边境制造摩擦,如果当真开战的话也是从边境开始,通过平原地区向内陆延伸。

毛主席在看过地图之后,对一马平川的地势感到忧虑,他认为当初蒋介石就是被日本人在平原直接打到了南京,德国人也是在苏联的平原上长驱直入直逼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看来,我们要多搞几条防线才行啊。”

多搞几条防线

我国当时虽然武器装备比建国前和抗美援朝时期要精良得多,但和援助我们装备的苏联比起来还要差很多。

并且苏联最尖端的坦克技术一直都没有向我们公开,如果在平原作战的话情况有可能会处于被动。

林彪提出了一个方案:造山。

林彪的想法是,通过在平原地带人工建造长期防御工事的方法,在工事点与工事点之间形成串联,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突进的苏军进行牵制,然后再通过本土优势进行包围或者重点突击。

林彪

1967年,中央军委办公室在对人造山的方案进行几次商讨之后,决定先弄五个试验点看一看。并且出具了一份人造山技术指标要求,对建造地点的选择、需要达到的作战效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要求,人造山的主要功能是对平原上的交通枢纽城市进行保护,并且通过建立远程火炮阵地,在两座距离为40-50公里的人造山之间形成交叉火力网,既可以用作军师打击,又可以作为观察哨卡。

每一座山上要配备一个远程炮兵连、一到两个守备连,人数在500人左右,除了装备6门远程火炮之外,还要有防空高射机枪、近距离迫击炮和反坦克步兵武器,用来对天上的敌机和地上的坦克集群做出防御。

人造山工事

人造山的内部需要能够做到通风,并且为山体内的驻防官兵提供水、电、餐等基本生活设施,并且在两座人造山之间要有可以达成基本通信的电缆坑道,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相互间的兵力运输。

毛主席对这个方案表示了认可,并且做出指示:根据实际情况办事情,有山的就要打洞,没有山就要堆山,一定要把工事做好。

毛主席建议,考察好地址之后要尽快开工,同时也要抓紧对原子弹的研发进度,要做到两方面同时进展,做两手准备。

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人造山的建设工作,军委不仅调动了当地的驻军,还从各地调动了工程兵。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之后,这些人造山已经初具模样。

人造山内部

每座山大约40米,宽度大约400米,根据资料显示可以抵抗1000磅重的炮弹轰炸。在山体内部不仅有能够容纳战士们休息和生活的区域,还有可以运输火炮的坑道。

在山体的周围,大多都修建有防御工事,有一些地方还在山上堆上了土、种上了树,在周围还挖了人工湖。

人造山的建造地址除了设立在如今的北京大兴、通州和天津周边,还在居延、新疆和内蒙等地的戈壁滩上也建造了几座,尤其在苏联人曾经安排专家到过的核试验基地周围,也竖起了人造山。

这主要就是为了防止一旦开战,苏联人会对我们的核工业进行打击。

正当这面忙着建造人造山的时候,东北黑龙江边境上,苏联人便已经采取了军事行动占领了我国的珍宝岛。

我军在中央的指示下当即做出了回应,在珍宝岛和苏军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不仅夺回了珍宝岛,而且还把当时苏联最先进的T62坦克缴获了一辆。

紧接着,苏联又武装侵占了新疆地区的铁列克提地区,虽然我军驻防官兵奋力抵抗,但因为人数差距过大,最终还是被苏军占领。

这两场战斗虽然规模并不大,但是却已经敲响了警钟,中央一面要求加快包括人造山在内的国防建设速度,一面由周总理亲自出面从外交上与苏联进行交涉。

当时,包括西方媒体在内的全球舆论,都认为中苏之间的战争已经在所难免。

粟裕认为:打起仗来没有用

作为人造山项目发起人之一的林彪,其实对这个人造山的项目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林彪作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素来以“善算”著称,他经常对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地推敲和计算,但是这次他却没有那样仔细计算,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

具体实际是什么情况,他也只是看下面递上来报告的数据的。为此,他特地安排贴身秘书张云生和警卫秘书李文普到现场去看一看。

然而,张云生带回来的消息却并不如意。他们两个人到了通州的人造山现场,也就是现在的西定福庄村附近,一片平原上突兀地立着一个大土堆,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土丘。

原本的计划中,人造山应该是像一座山一样,有坡有峰、有沟有壑,但是眼前的这座山却就是一座土丘。

根据现场施工的负责人介绍,即便是现在的这种效果,也是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要用钢筋水泥再加上土石方在平地上硬生生拔起一座小山,还要达成各种作战指标,每一座小山都是造价不菲,基本每座都要花费接近五千万之多。

如果花费这样高昂的费用能够得到好的效果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偏偏人造山有很多的瑕疵:

整体构成像一个“乌龟阵”,只能龟缩防守,如果敌人顶住炮火从火力网中间穿过的话,那么两座人造山的作用就变得微乎其微。

张云生回到北京向林彪做出汇报之后,林彪似乎也感觉到了问题,加上工程的耗资的确太大,便暂时停了下来。

人造山卫星图

1969年中旬,苏联方面在与周总理多次的外交沟通中态度有所缓和,领导人又在参加越南中央主席胡志明的葬礼之后,转道到了北京与周总理进行了秘密会谈。

随后不久曾经一度剑拔弩张的局势便有所缓解,人造山的项目也随之彻底归于平静。

但是,人造山工程所带来的余波并没有结束。

1969年底,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将军曾经到甘肃鼎新机场视察,专程到附近的一座尚未完工的人造山观察实际情况。

当他看到山上的几个观察哨时,便摇了摇头,认为设定很不合理。

皮定均

五天之后,皮定均再次回到这里,到山上和工事内仔细看了看,回去之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建议把向上堆山的方式改成向下挖,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在坑道作战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皮定均认为,甘肃有一个地方叫黑城子,当初那里的守军就是因为被人切断了水源用重兵包围,没有多久便活活饿死在里面。

堆起来的人造山如果没有外界的支援,那么结果很可能也会和孤立无援的黑城子一样。

与皮定均有同样看法的人,还有被称为我军战神的粟裕。

1970年4月,刚刚从国防工业小组调回国务院的粟裕,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到西北、华北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基层的状态、学习一下地方的工作方法”。

当粟裕从北京到玉门关、经酒泉过居延海的时候,对当地的人造山工程进行了考察。

他同样认为这样的防御工事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敌人绕过这里进攻,那么花费了这么多资金构建的工事就成了一座座无用的山丘,就像马奇诺防线一样。

粟裕认为,这些人造山只注重表象,并没有考虑到战争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有些太过于主观、想当然,是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尽管有关人造山的实际作战能力一直都有争论,但是能够证明实际效用的战争并没有爆发,所有的一切争论都是停留在口头上。

如今的人造山早已荒废,有的成为了训练场、有的成为革命旅游景点,还有的已经荒废坍塌。

虽然并没有在战争中起到实际作用,但是却把那个时期的斗争精神通过特殊的方式流传到了今天。

参考资料:

《中苏交恶时期全民挖防空洞》王贞虎

《中苏交恶后备战工程人造山:臆想还是现实》萧婷

《中苏交恶后备战工程人造山解密》萧萧 晓虹

1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