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三兄弟:老大受世人敬仰,老二沦为汉奸,老三官至副国级

乐珍与趣事 2025-04-21 12:55:42

鲁迅是近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堪称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弟弟周作人在小说方面的成就,也不逊色哥哥多少。很多人都知道鲁迅(原名周树人)和周作人是亲兄弟,但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

从两人的名字中,能看出周氏家族对他们的期盼。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的“树人”就源自于此。周作人的“作人”,则取自《诗经》中的“遐不作人”,意为推陈出新。两兄弟失和的主要原因,恐怕和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有关。

信子嫁给周作人之后,就来到了中国定居,和鲁迅一家生活在一起。不过蒋梦麟曾说:“信子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妒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信妇人之言,不加体察。”

信子为人霸道,嫁给周作人,便掌握了家里的经济大权。在花销上,两兄弟都属于民国时期的高收入群体,拿给信子的家用钱非常丰厚。然而, 信子却不懂得勤俭持家,反而大手大脚。

和鲁迅有着不错私人友谊的郁达夫就曾提过:“尤其是他那一位夫人,对于经济,总是进一个,花一个。”从友人的说法,大概也能猜出两兄弟反目成仇的真正原因了。后来,为人宽厚的许广平也和弟弟周建人说:“我家每月给她六百元,作为生活费用,但还是不够用,有时甚至要借钱,才能度日。”

对于妻子大手大脚的性格,周作人不是不知道。可周作人惧内,毫无原则。生活中,信子信佛,周作人就据此推断妻子一定是个谦和友善的人,才一味相信妻子,最终竟然掉进了汉奸的泥沼。

兄弟失和以后,周作人显然更加恼怒,怨气要远胜于鲁迅。

首先,周作人竟然主动给兄长送去了绝交信,还在文章称“绝交以后,自己有些茫然”,将大部分的责任都归咎于兄长身上。鲁迅作为兄长,确有大家长的作风,性格也比较强势,但他更多的是一种“爱护”式的强势。要是让他主动同二弟绝交,他是绝办不到的,这也符合大多数传统中国家庭一惯的情况。

在笔者看来,周氏兄弟的不相往来,有点类似卡夫卡所说的那样:人生所有的苦难,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引导我们经历一切痛楚,不论是哪种模式。

在文学上,鲁迅是近代最耀眼的一颗启明星。他是极少数能让文字与思想共同抵达文学内核的人。思想上的深刻,汉字的活用,至今无人匹敌。尤其是鲁迅的杂文,真是绝品,分寸把握得极稳。近代文学史上那么多的文曲星,要是打起笔墨官司,没有一个人是鲁迅的对手。

至于周作人,则在散文、小说上有着很深的功底。他的文章,非常老到,没有酣畅的视觉快感,却能让人回味无穷。可惜的是,周作人就是一个文弱书生,要他救国、写出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那他是写不出来的。

周作人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鲁迅生前一直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去世后,老太太对周作人说:“老二,以后我要全靠你了。”周作人却说:“我苦哉,我苦哉。”

对生母如此,更别说对国家了。日本侵华以后,周作人受妻子的蛊惑,于1939年1月,为日本人服务,当上了日本伪北大图书馆馆长,还为日本人写了一些文章摇旗呐喊。抗战胜利以后,傅斯年在报纸上发表了对伪北大教职人员的处理办法,首先就拿周作人开刀,称“你周作人就是个大汉奸,是刻在耻辱柱上了,永远也别想改变。”

相较于大哥、二哥,三弟周建人则要温和许多,还受到了陈云同志的提携。建国后,名气最小的周建人反而官至政协主席,成为了副国级的干部。

参考资料:

《周氏兄弟》 名作欣赏

0 阅读:37

乐珍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