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每一位消费者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将手中的资金投向了这片充满希望的蓝海。然而,当市场的繁华逐渐退去,一些不幸的消费者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2023年初,在极越门店购入了一辆极越01 Max 性能版,成交价高达30万元。当时的他,对这款充满科技感的新能源汽车充满了期待。然而,仅仅一年后,极越公司的突然解散,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上。2024年底,当极越闪崩原地解散的消息传来,他开始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刚用不到一年的新车,可能要砸在手里了。
更让他雪上加霜的是,新车在极越暴雷前不久,还遭遇了一次事故。由于极越公司的倒闭,维修都成了大问题。无奈地去二手车市场询价,得到的答复却是:这辆车现在最多只能卖10万元。这意味着,他在短短一年内,就损失了20万元。艾瑞克苦笑,自己买到的,简直就是一辆“烂尾车”。
他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像极越这样突然倒闭的公司并不少见。而每一次公司的倒闭,都意味着一批消费者将陷入困境。他们不仅面临着新车变废铁的尴尬,更承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回望过去,2018年,当威马汽车还风头正盛的时候,她也购入了一辆指导价13.99万元起的威马EX5。虽然威马汽车在2023年倒闭,留下了一地鸡毛,但她的EX5到现在还能正常使用。她感慨地说:“开着没问题,语音唤醒、导航、蓝牙这些都能正常使用。最多就是上汽修厂看看轮胎什么的。”至于二手车的保值率,晓虹已经不敢奢望了:“出手也卖不上价,开到报废得了。”
然而,对于像他们这样花了20多万购买极越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无法像威马车主那样淡定。毕竟,威马EX5的价格相对较低,即使企业倒闭,车主也可以将其当作代步车继续使用。但极越这样的高端车型,车主们往往对其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当这些期待和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的失望和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
智能化席卷中国新车市场的这几年,背刺车主的方式五花八门。车企为了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不断推出新技术。而当车上的很多功能需要通过OTA来实现或升级时,就意味着车主们需要不断为这些新技术买单。甚至有时候,车主们还需要先花钱买期货——即提前支付费用,等待新技术的推出和升级。然而,一旦车企倒闭或无法继续提供服务时,车主们的损失就不仅仅是从硬件层面去估量的了。
被背刺的又何止是买到烂尾车的车主呢?哪怕小到切换智能驾驶方案,都可能伤害到老车主的权益。前不久,飞凡车主就在社交平台表示,智能驾驶系统已经两年未更新,希望企业尽快安排OTA。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它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车企在追求新技术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老车主的权益和需求。
而二手车市场的情况则更为严峻。尤其是在车市价格战这两年里,二手车从业者已经崩溃了。他们面临着新车价格不断下跌、二手车保值率严重下滑的双重压力。如果再碰上烂尾车这样的“烫手山芋”,就更不用提保值率这一说了。基本上是砸手里了。于是有威马车主在后备箱上贴条:“别碰我,修车没件”。这种无奈和绝望的心情,只有真正买到绝版车的人才能体会。
其实,撕开电动车遮羞布的,不光是这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有不少新能源车主表示,虽然前一年并没有出险,但还是在续保时遇到了“车险刺客”——保费价格上涨了几百上千元不等。这让他们感到十分不解和愤怒:为什么明明没有出险,保费却还要上涨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没有人再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与价值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片充满希望的蓝海里,消费者们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繁华和诱惑,却忽视了背后的风险和成本。而当市场的繁华逐渐退去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2025年即将到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还将继续加剧。为了留在牌桌上,会有大量争夺市场份额的新车出现。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新车主受益、老车主受损的局面。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摆在那里,就像“房间里的粉色大象”一样清晰可见,但我们却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最终为这一切买单的依然是消费者们。而艾瑞克一年损失20万的例子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困境,我们不禁要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消费者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探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