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向社会宣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大项目——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标志着该枢纽全面进入生产运营阶段至此嘉陵江干流四川广元至重庆朝天门段15个梯级全部联通建成高等级航道680多公里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全景。谢鹏飞 摄
利泽航运枢纽位于嘉陵江干流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与大石街道交汇处,是嘉陵江梯级渠化18个梯级中自上而下的第16级,是嘉陵江全江渠化的最大卡点和控制性工程。该工程上接四川省武胜县桐子壕航电枢纽,下连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主要包括船闸、14孔泄洪冲沙闸、电站、坝顶交通桥、左右岸连接坝段及护岸、鱼道与增殖放流站、生产管理用房等项目。正常蓄水位210.7米,船闸按Ⅳ级标准建设,船闸闸室有效尺度为180×23×3.5米(长×宽×门槛水深),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电站装机容量7.4万千瓦,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能源3.17亿千瓦时,具有通航、发电、拦沙减淤、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效益。
活动现场。谢鹏飞 摄
该工程由川渝两地联合立项审批和共同出资建设,项目概算投资39.6亿元。2019年3月底,左岸一期船闸工程开工建设;2021年9月底,右岸二期电站厂房工程开工;2021年12月底,船闸主体工程和6.5孔泄洪冲沙闸完工;2024年4月至今年1月,电站1至3号机组先后建成并网发电。目前,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在进行72小时试运行,意味着——利泽航运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四台灯泡贯流式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营。谢鹏飞 摄
新闻多一点>>新枢纽为重庆带来哪四大利好?作为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首座航运枢纽,利泽枢纽的投运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开发、生态保护与内陆开放迈入新阶段,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电站中控室。谢鹏飞 摄
激活“水上走廊”运输潜能构建“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的现代航运网络嘉陵江是连接川渝与长江中下游的“水上走廊”,但因航道等级低、滩险多,运输潜力长期受限。利泽枢纽建成后,船闸按Ⅳ级航道标准设计,全年通行500吨级船舶(丰水期1000吨级),年通过能力达1000万吨;四川广元港至重庆港的航行时间从15天缩短至7天,运输效率提升超50%。作为嘉陵江全江渠化的关键枢纽,利泽上接四川桐子壕枢纽,下联重庆草街枢纽,形成“水上高速”。川渝联合实施梯级调度,船舶“一次申报、全线通行”,过闸效率提升30%,通航时间缩短40%,构建“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的现代航运网络。助推内陆综合枢纽建设多式联运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嘉陵江航道升级后,500吨级船舶常年通行,与渝新欧铁路、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形成“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1/3、公路的1/6。大宗货物经“嘉陵江——长江——沿海港口”出海,大幅降低西南地区物流成本。另一方面,重庆高速航发集团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航电,构建“长江e+”APP平台,实现船舶北斗定位全覆盖、电子航道图干支联动导航,并建立联合调度中心实时监控船舶动态。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建成投运后,极大提升了嘉陵江航运能力。谢鹏飞 摄
以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1.9万吨利泽枢纽电站总装机容量7.4万千瓦,4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均发电量3.1亿千瓦时,可满足18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节约标准煤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1.9万吨。据了解,此前投运的3台机组,目前已累计发电1.5亿千瓦时。同时,2024年4月,嘉陵江首条鱼道建成投用,保障鱼类洄游畅通。结合拦沙减淤、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树立川渝协作典范带动嘉陵江沿江产业集聚作为川渝两地打破行政壁垒、深化协同机制的典范,该工程由川渝两地联合投资建设,重庆高速航发集团与四川港投集团协同合力推进,从项目立项审批、规划实施到经营管理,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模式。航道升级有望带动沿江产业集聚——重庆合川规划建设北向枢纽,吸引装备制造、物流企业落户;四川广元港扩大煤炭、矿石中转规模,助推川东北资源开发。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编辑:吴静
责编:张浩
审核:胡钊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