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军,走出的24位开国将军

全营一杆枪 2024-12-24 10:52:45

陕北红军,这一支充满坚韧与斗志的力量,是在刘志丹、谢子长的卓越领导下得以创建的。

刘志丹,这位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陕北红军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深入研究战略战术,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地形和敌我态势的作战方案。

谢子长同样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领导者。他具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红军的周围。

正是在刘志丹和谢子长的英明领导下,陕北红军不断发展壮大。陕北红军的创建,不仅是军事斗争的成果,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1955年9月授衔时,陕北红军共授予上将1名,中将4名,少将19名。

一、上将

阎红彦

(1909—1967)陕西安定(今子长)瓦窑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随部参加清涧起义,失败后在黄河两岸从事革命活动。

1931年参与创建红军晋西游击大队,任副大队长、大队长。后率部西渡黄河,转战到陕北地区,所部亦改编为陕北游击队。

1931年10月率部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后历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第1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红军陕甘游击第1大队大队长、第5支队支队长,被当地群众誉为救苦救难的“神军”。

1932年6月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参与创建陕甘工农红军和开辟以正宁为中心的陕甘苏区。

1933年到上海中央局学习。

1934年被选派为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到苏联莫斯科,入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后因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失去电讯联系,于1935年4月受命送密电码回国,同年底到达陕北。

1936年初任红军沿河游击司令,担负封锁黄河沿岸、保障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的任务。3月任红30军军长、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东征战役。

建国后,历任四川省委书记,成都军区副政委,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二、中将

1、张达志

(1911—1992)陕西佳县人。1927年2月考入绥德师范,1929年入党。

大革命失败后,历任中共葭县县委书记、陕北特委委员,协助组建了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

1934年冬,任红27军84师政委。1935年4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总指挥部党务书记,协助刘志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歼敌4000余人,解放了6座县城。

1935年9月,红25军与红26军、红27军合编成红十五军团,张达志先后任第81师、78师政委等职,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及东征等战役。

1936年5月被选送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7年1月任陕北独立第一师政委。

建国后,历任西北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2、阎揆要

(1904—1994)陕西佳县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加领导陕北清涧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参谋长。之后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在此期间,他在所部积极发展中共组织,全团党员发展到近300人,在该团秘密开设了电台。

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兵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3、赵启民

(1910—1997)陕西蓝田人。1927年1月考入中共陕甘区委在西安创办的中山学院。

大革命失败后,一直在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骑兵团从事党的秘密兵运工作。

1932年8月,他所在的骑兵团发动起义,随后辗转到达渭北加入红军泾阳游击队,任第3中队中队长。

后历任红26军随营学校排长、3团第1连副连长、指导员,参加了创建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的游击战争。

1935年9月,红15军团成立后,任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陕北省苏维埃军事部科长,延长县苏维埃军事部部长,宜延军分区代理司令员,独立第2团团长,独立师第3团团长,参加了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红军西征等。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副政委、政委,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4、崔田民

(1912—1991)陕西省绥德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红15军团保卫局局长、第78师政委。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副政治委员,解放军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三、少将

1、贺晋年

(1910—2003)陕西安定(今子长)人。

早年在绥德第四中学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先后被派往陕西、甘肃的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

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任骑兵大队副大队长。后因部队失败,到兰州警局工作,1933年2月参加兰州水北门暴动。同年10月到安定,任中共安定北区区委书记。

1934年6月任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7月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所部与红26军第42师会合后。同年9月任红27军第一团团长。

1935年9月任红十五军团第81师师长,参加了崂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斗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春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年底毕业后任红27军军长。

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

2、郭宝珊

(1905—1970)河南南乐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9月,在甘肃省华池县率部起义参加红26军,被刘志丹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任司令员。

1935年9月,任红十五军团78师234团团长。1936年2月,任红28军1团团长,红3团团长,陕北独立师师长。参加了东征、西征和援西等战斗。

1937年7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一大队学员班长、一大队学员二队队长。

建国后,任兰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青海军区副司令员。

3、高维嵩

(1916—1985)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4年6月起,历任红26军、红27军前敌委员会青年团代表。

1935年2月起,历任共青团延川县委书记,红27军11师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第81师第一团第三营教导员、第82师第二团营教导员,红十五军团第758师223团党总支书记。

1936年2月起,任第81师第241团党总支书记、第242团党总支书记,红30军第263团政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第264团政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

建国后,历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青海省军区第二政委,陕西省军区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

4、高朗亭

(1913—1994)陕西延川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入党员。

1932年春起,历任延川游击队政治委员,红军西北先锋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32年10月起,历任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队长,第一支队支队长、政治委员,第三支队支队长。

1935年6月起,历任中共延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延长县委书记,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侦察科科长兼医疗卫生科科长、陕北红军医院院长。

建国后,历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青海军区司令员。

5、白寿康

(1912—1990)陕西清涧人。一九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红军时期,历任红26军84师二团团教练,军委四科文书、科员,红28军军参谋、连长、政治指导员,延安县军事部部长,陕北独立第一营营长,陕北独立团团长等职。

建国后,历任公安军第5师师长,高级公安学校政治委员,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政治委员。

6、贺大增

(1906—1977)陕西佳县人。1924年考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在这里,受李子洲和进步师生的影响和帮助,逐步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和马克思王义。

1926年6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到榆林、神木一带槁兵运活动。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27军指导员、红15军团团政委。

建国后,历任志愿军第39军副政委,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黑龙江省军区政委,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政委、海军工程学院政委。

7、张文舟

(1912—1986)山西沁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时期,历任红26军副连长,陕北省委军事部参谋科科长、参谋长,延川县委军事部部长,红29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军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四纵参谋长,第一野战军4军参谋长、第二兵团参谋长。

建国后,历任志愿军代参谋长,解放军装甲兵参谋长、装甲兵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学院院长。

8、贺吉祥

(1915—2007)陕西子长人。1932年2月经杨国德、栾新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参加了张洪镇战斗、合水县战斗、枣树坪战斗。

1935年9月,任红15军团81师241团二营营长,参加了崂山战役、羊圈塬战斗、 榆林桥战斗、直罗镇战斗。

1936年2月,第241团的三个营扩编为三个团,贺吉祥任新一团副团长并随军参加东征。后任第三团副团长。 1937年秋,贺吉祥进入抗大三期学习。

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4军11师副师长、师长,志愿军第1军一师师长、副军长,解放军第38军副军长,古林省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他的哥哥,就是贺晋年少将。

9、王兆相

(1909—2009),陕西神木人。王兆相的哥哥王兆卿是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在王兆卿的影响下,1928年,19岁的王兆相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29年,王兆相考入榆林中学,这是当时陕北最著名的学校,校长是杜斌丞,刘志丹、谢子长、刘澜涛、阎揆要、杜聿明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红军时期,历任红26军特务队队长,神木县游击队队长,陕北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神府独立师师长。

建国后,历任第四野战军49军162师师长,湖南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后勤学院组织指挥系副主任、 主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院副院长、院长,解放军工程兵顾问。

他的哥哥,就是陕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王兆卿烈士。

10、牛书申

(1913—2007)陕西黄陵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陕甘边区独立营政治委员,陕甘边区中宜洛四县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员、司令部第六科科员,西方野战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陕甘宁省委军事部第二团政治委员。

建国后,历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治委员,二机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

11、孔令甫

(1913—1970)河南镇平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耀县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红26军42师骑兵团排长、连长、第二团团长,红15军团78师233团营长,军委骑兵团连长、团长。

建国后,历任农建五师师长,志愿军铁道工程第11师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12、王再兴

(1914—1965)陕西米脂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时期,历任共青团横山县委书记,陕北绥德红军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红28军第一团政治委员。

建国后,历任甘肃军区副政委,解放军测绘学院政治委员,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为培养军事人才付出了心血。

13、慕生忠

(1910—1994)陕西吴堡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陕北红军第五支队政治委员,红五团政治委员兼中共吴堡县委军事部部长,中共陕北省委委员兼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吴堡县委书记,陕北红军第二分区司令员,中共吴堡中心县委书记。

建国后,历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14、郭炳坤

(1914—1977)陕西蒲城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红军时期,历任陕西关中游击队指导员,红26军42师一团政委,关中军分区司令员,红15军团78师232团总支部书记,关中特委军事部副部长。

建国后,历任一野第4军11师师长,临夏军分区司令员,一野第4军政委,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总干部部预备役干部动员部部长,国家内务部副部长。

15、刘懋功

(1916—2009)陕西澄城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入党。历任红15军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参加了劳山、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

建国后,历任空军第10航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16、崔文斌(61少将)

(1917—1998)陕西绥德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34年10月参加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大学特务团连副指导员兼教员。

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4军71师政委,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政治委员,志愿军空15师政委,空三军、空五军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昆明指挥所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7、贾乾瑞(64少将)

(1916—2015)陕西大荔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红军西北抗日义勇军战士、排长、连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红十五军团保卫局一科科员,红73师217团特派员,参加了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榆林桥、劳山、直罗、东征、西征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军事学院高级系班主任,商丘步兵学校校长,国防科委基地司令员、科委副主任兼干部学校校长,国防科委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8、李树荣(64少将)

(1919—2014)陕西省延川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红15军团78师234团战士、班长、排长,73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

建国后,历任贵州铜仁军分区政治委员,志愿军空17师长,海航4师师长,海军青岛基地航空兵副司令员,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王扶之(64少将)

目前唯一健在的开国少将

(1923—)陕西子洲人。1935年7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当了一名小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3岁转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红26军78师少共营战士,红25军75师战士,红15军团78师测绘员,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志愿军39军115师343团团长,115师参谋长、第一副师长、师长。

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后任第39军116师师长、39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

1968年调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工作,任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在1969年和1974年任总参作战部部长期间,协助军委首长叶剑英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和西沙海战。

之后,历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