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传说中的“八仙”不仅各个神通了得,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多在历史上其实存在真实的人物。比如——吕洞宾。他也确确实实是一位风流侠客,更是一个读书人。当然,他最重要的身份是“全真教创始人”。全真教提倡三教平等,但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而吕洞宾本身更是有很多奇闻异事被人们所传说——“狗咬吕洞宾”。
当然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很多,其中既有玄幻的不行的救哮天犬。然而更应该被我们记住的是一个更加温暖的故事。
话说吕洞宾还是少年时,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始终不得中,和他一样的还有一位他的朋友苟杳。苟杳和他一样都是专心考试,家里也穷的不得了,可以说完全就是唐代“孔乙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落魄秀才,一次在吕洞宾家里做客的时候却被一位富家小姐所看重,
而这个时候本是媒人的吕洞宾却开始烦恼起来,不久之后,就有新的一轮考试,担心因为男女私情之事而导致苟杳不能安心考试。吕洞宾十分担忧,但是在知道好友确实也心仪该女子后,吕洞宾不得不想尽办法,最终想出一条现代人看来颇有些神奇的办法——他代替苟杳参加婚礼,而真正的新人在此次考试之后才能真正在一起。而苟杳也不负期望,最终高中进士。
几十年后,吕洞宾家道中落,到苟杳家借钱,然而,苟杳却再三推脱。吕洞宾愤愤而去,回到家后,却看到妻子对着一口写了自己名字的棺材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气上加气,就把棺材劈开,结果里面全是银子,还有苟杳给到吕洞宾的一份短信,上面写着“"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两人之间从此不仅关系更好了,从此这种相互为对方着想,又能以玩笑相处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值得我们所铭记,于是就有了“苟杳吕洞宾”。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在去世(道家又说飞升)之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得知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于是打算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随后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
吕洞宾目前在正史中的记载较少,更多的还是一些道家典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些故事看到其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道教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本土宗教,其内涵绝不是所谓的武术、功夫,而是一种人生哲学。能够从中学到什么,这个就看每个人的悟性了。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