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再忙也要陪孩子过端午,做好这6件事,换姿势涨知识!

诺妈家有男宝娃 2022-06-03 12:06:12

五月五,过端午,糯米香,挂菖蒲……又到仲夏之月,端午时节,爸爸妈妈们也难得有了三天小长假。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里,父母们不妨带着孩子一起来了解端午的风俗民情,带孩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爸妈陪孩子做好这6件事,哪怕做过一件,都是好父母。

【一】跟孩子说一说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由来已久,最早是先民用于拜祭龙族、祈福辟邪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历史演变,关于“端午节”流传着很多传说。

一说是为了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

二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还有其他包括介子推、黄巢的传说。

但千百年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

话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泊罗江自尽,从此,端午节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二】让孩子听一听屈原的故事

说到屈原,爸爸妈妈不妨让孩子听一听屈原的故事。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遗憾的是,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并因此受牵连,被革职,被赶出都城。

当他看着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时候,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头跳泊罗江自尽了。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诗篇。

【三】跟孩子说一说吃粽子的由来

很多孩子都知道端午要吃粽子,但却不台清楚端午为什么吃粽子。爸爸妈妈不妨跟孩子讲一讲粽子背后的故事。

吃粽子的习俗其实跟屈原也有关联。

当百姓听说楚国大夫屈原跳江之后都很痛心,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他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这也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实际上,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阖家团圆的意思。粽子“中子”之谐音,也有求子之意,传闻说吃个粽子就能够得到儿子,人丁兴旺,所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被不断流传下来。

【四】跟孩子一起查阅端午的习俗

除了吃粽子,端午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爸爸妈妈不妨和孩子一起来了解一下。

1)赛龙舟

“赛龙舟”的习俗还跟屈原有关。

话说当时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于是划着船争先恐后去拯救。遗憾的是,船追到洞庭湖仍不见踪迹。结果,楚大夫没有机救下来,但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龙舟竞渡”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2)配香囊

古时候端午来临之际,父母们都会做香囊给孩子佩戴上。香囊内会放朱砂、雄黄、香药等,然后用丝布包裹起来,再用5色丝线弦扣成索。香囊散发着清香,有辟邪驱瘟之意。

3)挂艾叶菖蒲

端午时节,五毒尽出,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这其实也是驱邪祈福的一种表达。

古人觉得菖蒲外形酷似宝剑,挂在门口就能够喝退妖魔。

【五】和孩子一起读读有关端午的诗

作为中国传统佳节,自古以来,文人也留下了很多关于端午的诗篇,记录下古人过端午的很多有趣画面。家长不妨跟孩子一起读一读。

比如:《谢人送粽》  唐·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

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

满槃角黍细包金。

比如:《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

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

终身荷圣情。

【六】和孩子一起体验端午情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端午的习俗渐渐消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充满文化古韵的习俗,却成为他们童年里必不可少的美好记忆。

趁着三天小假期,家长不妨和孩子走进端午,体验端午情。有条件的,可以亲手包裹一下粽子,或者带孩子做一个香包,让孩子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端午的快乐。

这里推荐给家长一个立体绘本《中国传统节日》,用3D立体的方式,将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呈现在孩子面前。

端午的由来,端午习俗,端午寓意,端午禁忌……巧设机关,图文并茂,让孩子在看、翻、摸的过程中,身临其境过佳节。

 

不仅仅有端午,这套书还包括了春节、腊八、元宵、清明、中秋节,每过一个传统节日,家长都可以用这套书给孩子做最好的节日科普,并且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是大语文必备素养,高频率出现在孩子的语文考试中。

好玩、好看又有意思的绘本,推荐给各位家长,是送孩子的最佳节日礼物哦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研究,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0 阅读:22

诺妈家有男宝娃

简介: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分享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