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民国文化大家,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创始人,影响民国气质。他倡导民主、宽容,乐观面对生活。婚姻美满,是情感高手。公正评价人,追求真理自由。去世后获极高评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风雨,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人物。比如说起汉朝,大家就会想到乐府诗歌和司马相如;而提到唐朝,自然离不开《唐诗三百首》以及李白和杜甫。
聊起民国,有个名字你肯定听说过,那就是胡适。可以说,要是没了胡适这些文化大家,民国那段历史可就不完整了。
胡适,又叫适之,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的创始人。可以说,他塑造了民国的气质,是上个世纪最有文化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带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
南开大学的知名教授熊培云先生曾说过:“他的话,哪怕是以前的观点,现在看来也依然很贴近现实。”
胡适先生曾说过:我靠哲学吃饭,文学是我消遣的方式,政治则是我新尝试并努力去做的事情。无论是谈论国家大事、人生追求,还是个人感受,胡适先生都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话语。
【一、之于国家政治】
胡适先生早年去美国留学,这让他对民主宪政有了最直接和深刻的了解。
胡适先生不光是个有梦想的人,还是个爱尝试的人。他觉得,只要咱们中国加把劲儿,肯定能走上民主的好路子。
大家都知道,孩子和女性的权利是人权里面最基础的,这些权利的状况真的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怎么样。
【二、之于人生抱负】
宽容是自由的基石。要是没了宽容,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乍一听,这话可能有点让人摸不清头脑,宽容和自由到底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仔细想想,宽容就是打心底里对他人和世界的一种态度;而自由呢,则是外界环境对我们自己的一种回应。它们俩就像里应外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宽容是种很棒的品质,也是很高的境界,胡适先生一辈子都在这么做。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对人宽容呢?
很明显,胡适先生是个乐观派。虽说民国时候学术氛围还算开放,但整个国家还是挺衰败,大家都感到不知所措。
就算碰到这种情况,胡适先生也一直乐呵呵地面对生活。就算未来看不清,他也懂得在努力中找乐子。他忍受着现实中的各种不好,稳稳当当地走在追求文明和光明的道路上。这不正是咱们现在年轻人该学的精神嘛!
【三、之于爱情】
胡适先生是位大人物,最让人惊讶的是他居然有个“包办”的婚姻。那时候像徐志摩这样的文化名人,很多都因为文化和思想上的大不同,跟原配妻子分了手。但胡适不一样,他听了爸妈的话,娶了传统姑娘江冬秀,并且跟她过了一辈子。
都说鞋子舒不舒服脚最清楚,那段大家不看好的婚姻,却被夫妻俩过成了相伴到老的幸福典范。
有人嘲笑胡适先生“怕老婆”,但他非但不生气,反而还幽默地总结了“三从四得”的相处之道:出门跟随、听从指令、错误也依;耐心等她化妆、牢记她的生日、忍受小打小闹、舍得为她花钱。
不管是在民国那时候,还是放到现在这个社会,他都可以算得上是情感高手、好丈夫的典范。
胡适先生自己婚姻美满的同时,还喜欢给朋友们牵线搭桥,是个名副其实的“红娘”。据统计,他为150多对新人当过证婚人,其中很有名的像徐志摩和陆小曼、沈从文与张兆和这些,既有同辈的朋友、学术界的夫妻,也有年轻的学者后辈。
【四、之于&34;】
胡适先生以前经常遇到很多“纷争”,有的是因为政治观点不一样,有的是因为学术派别不同。总而言之,争辩和挨骂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情。
要是对方骂得没头没脑,胡适先生反而会替他们感到焦急;要是骂得太过分了,其实是在损害骂人者自己的脸面和名声。
这么一分析,好像所有事情都能理解了,挨骂也愿意接受了!说到这事儿,还有个小故事呢。鲁迅和胡适因为政治观点不一样,鲁迅就写了好些文章批评讽刺胡适。但胡适呢,一直都没当回事儿。
后来有个人看不惯,就给胡适先生写了封信,把鲁迅狠狠骂了一顿,说是帮胡适先生出口气。但胡适先生并不买账,他很实在地说起了怎么评价人的事儿——“得公正点”,“公正点”就是要不偏不倚,实事求是。
你要是喜欢一个人,同时也不瞎,能看到他的缺点;要是讨厌一个人,却也不糊涂,能理解他的长处,这才算是真正的明白人。千万别让自个儿的情绪和喜好给蒙住了心。胡适先生这样的为人和肚量,怎能不叫人佩服呢。
评判一个人,不能只看眼前,不考虑他的过去。胡适先生虽说不是啥都知道的完人,但他一辈子都在追求真理和自由,从没变过。
他尊敬古代的智者前辈,但对那些陈年夸大的荣耀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看重民主革命带来的进步,同时也明白中华民族曾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就算没人懂他,他也会迎着风大声呼喊。回望历史,胡适先生的思想和观点历经岁月仍直指当下,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胡适先生于1962年逝世后,蒋公公开颁布褒扬令,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学识渊博,名声远扬;坚守正义,一身正气;在学术上诚实守信,坚定不移。
在新文化里是旧道德的榜样,在旧伦理中又是新思想的表率,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胡适先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