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抵抗”的艺术:政治学大师斯科特的四大洞见

月婆娑下影 2024-12-19 08:43:01

究竟什么是文明,该如何看待国家、秩序与权力,一直是思想史上的大哉斯问。

然而古老思想家的思考,往往诉诸直觉与感悟,多是书斋中的理论推演、扶手椅上的对空言说。不仅缺少实地经验,更缺少现代视野。

直到著名思想家、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的出现。

他的一生,深入世界各地的基层社会,与农民、土著甚至藏于深山的“野人”,打成一片,用扎实的社会调查、田野观察,全面、系统、深入地审视了“文明”“国家”“权力”“秩序”。

以至于有人说,斯科特把活生生的人,重新带回政治中来。

斯科特的洞见,至少有四点。

洞见一:“文明”未必是好事

▲霍布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

霍布斯曾说,没有进入文明的自然状态,人孤独、贫困,是一群人反对一群人的野蛮世界。

很多人因此认为,与文明相伴而生的国家,保护了安全,推进了平等,把人从彼此仇恨争斗的黑暗森林中解救出来。所以,国家必须被尊敬。

然而斯科特在《作茧自缚》一书中通过人类田野的观察发现,文明带给人的痛苦远多于保障,建立国家,与其说是文明,不如说是人类的作茧自缚。

首先,进入文明的标志,是农业定居。相较于采集狩猎为生的原始人,农民的营养状况严重下降,身高和平均寿命也有所降低,唯一增长的只有劳动时间。

其次,伴随文明相应而生的国家也总是出现问题。国家原本是为了安全,但建立以后,民众不是成为战争的资源,就是成为战争的对象;原本是为了富足,普通人却不得不拿出自己劳动成果去供养统治者;原本是为了权利,却不得不将包括生存权在内的所有权利交给国家;

更可怕的,人类从此被拖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漩涡:定居推动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单一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方式导致对国家的依赖,国家为了税收进一步要求人口定居……

文明从此离不开国家了。而人民对它,总是无可奈何。

洞见二:“知识”有时无智慧

▲苏联计划经济的破产

在很多人眼中,国家拥有最多的统计数据,最优秀的专家团队,还可以站在高处俯瞰社会,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狭小身边。

因此,国家必能深谋远虑、智慧无比。纳粹宣传官戈培尔为此甚至发出了“没有国家,你什么都不是”的咆哮。

但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一书中,通过不同地区的广泛观察发现,国家自上而下获取的知识,并没有智慧,甚至非常愚蠢。

在他看来,自上而下获取的知识,都是抽象的、集中的、没有实践经验的知识。这种知识认知的世界——树木不过是燃料和建筑材料;人不过是一个生产单位,纳税单位,消费单位;作物的习性、农民的耕作方式,也都可以被产量、收获时间这些数字替代。

斯科特称之为“极端现代主义”。这种知识的获取,忽视了知识的分散性、不可收集、不可量化性,以及最重要的缄默知识、实践知识。得到的其实并不是知识,而是傲慢;带来的不会是幸福,而是灾难。这与哈耶克“知识的分散性”理论,如出一辙。

苏联的“集体农庄”导致大饥荒;巴西的“光辉城市”人烟稀少且出行不便;普鲁士“科学林业”只包含单一树种,生态灾难不断。都是这种极端现代性的产物。

在今天,这种知识的僭妄其实越发普遍了。不仅出现在国家,公司、家庭也越发的多了。

洞见三:“弱者”有权反抗

▲“二月二思旧”的无声抵抗

不仅国家获取的知识,常常是盲目的,支撑国家存在背后的权力,其实也很可怕。所以不断有“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对抗权力,野心对抗野心”的警告。

伴随着现代化的深入,社会原子化的加剧,个人越发难以通过有效的组织,抵抗权力侵袭,作为一个现代人该怎么办?

比如偷懒:消极怠工可以有效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影响国家的效率;

比如抱怨:通过隐晦的方式,如口语、动作、眼神表达自己的不满,形成苏联政治笑话这种“隐藏的文本”;

比如拆台:严格遵守规定,对规则之中不合理的地方不但不灵活变通,反而刻意严格执行,放大其危害……

这样的对付,带来的结果就是统治者产出变少,名声变坏,成本变高。

其实每一个上班族,每一次的摸鱼、冷笑、呵呵、不回微信,都是弱者拿起消极抵抗的武器,施展逃避统治的艺术。

这是弱者对公权力滥用“知识”与“权力”最有效的抵抗。

洞见四:“秩序”不必整齐划一

▲盲目追求形式整齐的工厂

社会不能没有秩序。但很多人心中的秩序,整齐划一;而整齐划一,来源于一个权力中心的统一指挥。没有权力中心,就是“无政府”,就是混乱的开端。

除了老子、克鲁泡特金等少数思想家,大部分人都是政府支持者;连亚当·斯密、哈耶克这样的思想巨擘,也只是小政府主义者,认为权力只是需要制衡,但不可或缺。

斯科特在《六论自发性》中通过无数的社会观察发现,无政府主义其实并不那么可怕,甚至是社会的常态。

只不过他所谓的无政府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也无关政治立场,而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美学”。其核心就在于,无序未必是混乱,而整齐一定不美丽。

比如真正读书的人,书架一定是混乱的,知识恰恰埋藏于混乱之中;反过来整整齐齐的书架,一定没有知识的涌现;

还比如,哈耶克常说的,最好的小路设计,源自人们随意走动后的结果,绝非设计师的图纸设计;

再比如,好的城市就应该商贩林立、吵吵闹闹,整齐划一、栉次鳞比的大街一定没有繁荣、商业与文明。

赫拉克利特说:“宇宙中最美丽的秩序,是随意堆起的垃圾。”这种无政府主义,就是对“秩序”“整齐”世界观的挑战。

像棋子一样摆弄个体,总是对整齐划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充满执念的上位者,其实才是最大的丑陋。

▲詹姆斯·斯科特(逝世于2024年7月19日)

文明、国家、权力、秩序是人类生活中的永恒话题,也是思想家永恒思考的难题。这些问题上,詹姆斯·斯科特的研究,脱离了扶手椅上的空对空思考,扎根社会底层,把一个个具体的“人”与“事”重新带入政治的思考,也发出了最深入、最惊世骇俗的新观点,让我们的思考更上一层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