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妈妈的崩溃瞬间:当两个娃同时喊妈时……

01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个可以hold住全场的超人妈妈。
直到有一天,我正在厨房炒菜。
哥哥在客厅喊:“妈妈,我的玩具找不到了!”
妹妹在房间撕心裂肺的哭着找我(还不太会说话)。
两道声音此起彼伏,交错在空气中,仿佛“立体环绕音效”直击我的大脑。
一瞬间,我的大脑宕机了,头都要炸了。
是把锅里的菜炒好,还是先去帮哥哥找玩具,还是先去抱妹妹?
这时候,看着锅里的菜也快好了,妹妹也哭得撕心裂肺,头痛!
这场景,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
身为二胎妈妈,最容易崩溃的瞬间,就是两个娃同时需要你,而你只能是一个人。

02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内心是崩溃的。
不是没想过求助老公,但现实往往是——“老婆,你等一下,我这边马上就好!”
然后,这个“马上”就像Wi-Fi信号不好的时候加载的视频,转圈圈转个没完。
“妈妈,快来!”哥哥在客厅的嗓音提高了八度,透着焦急。
“哇啊啊——”妹妹的哭声也开始升级,仿佛有人按下了“音量+”的按钮。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稳住,别慌。”
先放下锅铲,快速冲去卧室,一边轻拍小宝的背,一边温柔地哄:“宝贝,妈妈马上就好哦,稍等一下。”
然后趁他情绪稍微平稳一点,抱着妹妹迅速转身去客厅找玩具。
玩具找到后,我又抱着妹妹,冲进厨房,三下五除二把菜做好,没做的都先放冰箱。
整个过程中,我像个陀螺一样在家里转个不停。
等到两个孩子的需求都被满足,又得继续安排吃饭。
大的吃饭不乖,小的吃饭要喂,抽空才刚给自己塞一口,妹妹又张着嘴巴啊啊啊的要吃的。
——这就是二胎妈妈的日常,没有喘息的机会,永远处于“备战状态”。
03
其实,这种焦头烂额的瞬间,身边的二胎妈妈们几乎每天都在经历。
朋友小欣家里两个娃,一个7岁,一个两岁。
有一天,她正陪大宝写作业,小宝突然在旁边大哭,她只好赶紧去哄。
结果等她安抚完小宝回过头,大宝已经趴在桌上生闷气了:“妈妈,你不管我了吗!”
“我真的快崩溃了,感觉自己分身乏术!”她在闺蜜群里哀嚎。
另一位妈妈安慰她:“习惯就好,我现在已经练成绝技,可以一边哄小的,一边用眼神控制大的。”
我们哈哈一笑,但心里都明白,这种“习惯”,其实是无奈之下的妥协。
正如某位心理学家说的:“二胎妈妈最容易陷入的焦虑,就是想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但现实却总是让人力不从心。”

04
面对两个孩子同时“求救”,我开始尝试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我学会了分清优先级。
当两个孩子同时需要我时,我会先判断谁的需求更紧急。
比如,一个人大哭的妹妹,显然比找玩具的哥哥更需要及时回应并处理。
所以我会先管妹妹,跟哥哥说一声,弄好了妹妹,再去帮哥哥找玩具。
这样做既能减少焦虑感,也能避免孩子因为等待太久而情绪崩溃。
其次,我学会了让孩子学会等待。
有一次,我对哥哥说:“妈妈现在要先帮妹妹,五分钟后再陪你,好吗?”
然后我当着他的面,让siri计时5分钟。
时间一到,我立刻兑现承诺,陪他一起玩。
几次下来,他学会了等,不会再因为“妈妈没第一时间回应”而发脾气。
再来,就是尽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我开始让哥哥学会自己收拾玩具,把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让后下次找玩具就让他自己来。
让他知道妈妈不是万能的。
妹妹稍微7个多月后,我也尝试把她放在床上,用围栏关好,给她几个安全的他感兴趣的玩具。
虽然他们的能力有限,但至少能减轻我的一点负担。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而是帮助他们学会独立。”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不能让自己永远陷在被孩子“召唤”的漩涡里,而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05
当然,二胎妈妈最需要的,还有家人的支持。
曾经,我总觉得自己能一个人搞定所有事,不想麻烦老公。
但后来发现,这种“超人妈妈”的角色太累了!于是,我开始主动分配任务。
比如,让老公负责哄睡哥哥,我负责哄睡妹妹;让老公扫地拖地我带娃,我做饭洗碗老公带娃。
其实,孩子不是只需要妈妈的,他们也需要爸爸的陪伴。
研究表明,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情感稳定至关重要。
所以,不要再一个人硬撑了,该寻求帮助的时候就大胆喊一声:“老公,交给你了!”
06
现在,面对两个娃同时喊“妈”的时候,我不再慌了。
我学会了冷静下来,快速判断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
孩子们也慢慢适应了,他们知道,妈妈会满足他们的需求,但不会在同一秒钟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
有人问我,二胎妈妈最难的是什么?
我想,最难的不是忙碌,不是崩溃,而是如何在混乱中找到平衡,让自己既能照顾好孩子,也能照顾好自己。
如果你也是二胎妈妈,请记住:
你不需要是超人,你只是一个普通妈妈,你做得已经足够伟大!
允许自己手忙脚乱,也允许自己偶尔喘口气。
别忘了,你的快乐,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