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兵精准狠,精准很多名将能做到,唯独“狠”字难把握尺度

历史轮 2024-09-17 20:48:49

朱老总本来已经是非常有水平的军事名将,指挥打仗比毛主席还要早,但朱老总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后,他看到毛主席一系列用兵操作,也不由地感叹了一句:“老毛在关键时刻,用兵精准狠啊!”

用兵精准,我军很多名将能做到,林总在辽沈战役,把敌我双方的力量算得一清二楚,人民军队的大兵团作战造诣达到巅峰;

粟裕在淮海战役,把华野30来万兵力用到极致,尤其在第二阶段,有限的兵力要实现“吃一个(黄维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目标,粟裕的精准用兵已经到了神一般的地步了;

等等诸如此类的战役还有很多,但如若要找到用兵“狠”的例子,我军是比较少的。

“慈不掌兵”,意即过于仁慈的人不适合带兵指挥打仗,在某些关键时刻,需要大魄力展现出坚定和决断的一面,为了大局,作出可能的牺牲。但这个度很不好把握,一是底下将士可能会有逆反心理,导致军心混乱;二是这个牺牲有可能是个无底洞,一个不小心,就走向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过,这种问题对于毛主席来说,不是问题,我们来看下毛主席几次用兵,对“狠”字的把握。

一、不怕牺牲,任何情况都要按照规定时间到达预定地点

为什么说林总用兵精准,但是不够“狠”,最起码说,在“狠”的尺度的把握上,林总和毛主席是有差距的。

长征时期,红军要攻占大渡河,抢得先机。当时林总的部队长途奔袭,非常辛苦,又遭遇大雨,战士非常辛苦,林总于是报告说无法按预定地点到达,望军委体恤。但毛主席此时坚定地说:“不怕减员、不怕牺牲,务必按原定计划到达。”林总于是咬咬牙,带领部队挺过去了。

还有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东野入关,也是为了抢分夺秒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包围部署,东野刚刚打完打仗,还没来得及休整,部队非常劳累,但毛主席又一次展现了用兵“狠”的一面,提到:“为着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完成上列部署,你们应该鼓励部队在此两星期内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在完成上列部署之后,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毛主席让战士们不休息,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也必须赶路到达预定地点。

可以说,毛主席这种看似不够人性化的军事命令,让将士们再苦再累也要继续赶路,其实是对战士们最大的爱,因为只有抢得时间,才能减少更大的牺牲。

二、准备牺牲20万人,也要赢得胜利

淮海战役异常凶险,第一阶段打黄百韬兵团,华野就在战斗中共伤亡4.9万人,我们要知道,华野一个纵队大概2万来人,一下子就2个纵队打没了。

据张震回忆粟裕在打黄百韬兵团时候的心理状态,张震说道:“每有部队报上伤亡数字,他(粟裕)都十分痛心。”

面对巨大的伤亡,粟裕其实是想歇一歇,让部队休整下,粟裕向军委表示“部队因连续追击和攻击,确实已相当疲劳”。不仅仅粟裕,华野上下都在担心伤亡太大,攻击难以为继。毕竟徐州还有几十万国军呢,拼光了怎么行?

但毛主席在用兵还是展现出“狠”的一面,让华野克服困难,继续坚持,要求华野在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

毛主席电报发给华野:“你们必须以几个作战阶段去取得全战役的胜利,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夫一百三十万人左右三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必须准备十万至二十万伤员的医治,望华野、中野全军,在刘陈邓粟谭五人总前委(邓为书记)统一领导之下,争取新的大胜利!”

言下之意,华野必须要有与敌人进行最后决战的信心,即便付出20万人的伤亡代价也在所不惜。

20万人啊!这个决心确实不容易下。

粟裕后来回忆:当时部队上下都在担心伤亡,毛主席发来电报,讲明底线是准备付出伤亡二十万人的代价,这才帮助他克服了部队中的右倾情绪。

兵者,诡道也!用兵确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用兵精准自然是越精准越好,但用兵“狠”却又是有尺度的,毛主席在关键时刻,把“精准狠”三者结合得非常好,能够以大魄力帮前线将领下决心,这是一个顶级军事家的素养。

5 阅读:131

历史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