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你也在“裸奔”!看看你的通话记录和收件箱,有什么?

这样的他 2021-03-17 20:38:19

打假不“断”,造假不“止”!

2021年的315晚会,出现了史无前例跳跃,从聚集传统产业领域横跨行业,将此次维权矛头指向互联网行业,重点围绕脸数据滥用、个人简历泄露、手机里的安全陷阱、搜索之病等信息安全问题展开“清洁”,这场维权晚会让危害隐秘性高、覆盖面大的互联网行业感到坐稳不安。

其实“隐私泄露”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诟病,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泄露也不再藏在暗处,尤其是频频登上热搜的“简历泄露”问题,更是成为我们的一块“心病”。而关于简历泄露的源头,竟然如今市面上大火的智联、前程无忧等求职类APP,尤其智联招聘更是多次因员工泄露简历遭到起诉。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泄露在多数人看来已经“无感”,而且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很多不清楚自己的简历是何时被泄露的,被泄露的个人简历又又什么用?为何近年来简历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

通过资料搜集才明白,不法分子冒险进行简历灰产交易的目的及全过程。

第一种,不法分子自己动手搜集。

首先,一些不法分子会注册一些“皮包”公司,然后在目前市面上多个招聘平台注册公司信息,并发布大量基础岗位的招聘信息,这是不法分子盗取简历的第一步,这些要求低的基础岗位就是用来“钓鱼”。

随后,不法分子只需“守株待兔”,利用这些这些看起来 " 躺赚 " 的岗位来吸引应聘者递交简历,然后只需筛选简历信息,按照上级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就能完成简历交易。

第二种,升级版本,不法分子勾结招聘网站内部员工。

为了加快速度、加大信息量,不法分子开始动起歪脑筋,通过“勾结”招聘网站内部员工,通过企业内部账号权限批量下载招聘网站里的简历信息,然后打包给不法分子,完成简历交易。

第三种,终极版,利用爬虫技术来抓取目标简历

因为第一种、第二种获取简历的方式存在交易风险,而且交易成本比较高,于是高薪聘请爬虫工程师,利用爬虫工具获取目标简历信息,然后完成简历交易。

无论是哪一种简历获取方式,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非法获取和贩卖个人信息,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最后,解决大家的困惑,这些不法分子大费周章的获取这么个人简历要做什么?

原来,这群人将非法获取和贩卖的个人信息数据,打包卖给教育培训机构、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然后这些行业通过分析个人信息,绘制精准的用户画像,帮助这些企业做电话营销时,所遇到解决需求不明、付费率低、无效沟通等问题。

无论你的个人信息是否真的泄露,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时刻提高警惕,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几率,让那些讨厌的电销从自己的生活剥离。关于保护个人信息泄露,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长大!

本文由这样的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改!谢谢合作!)

1 阅读:44

这样的他

简介:撕开包装的他们,和我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