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徐霞客观安徽齐云山龙涎泉,觉得像雁荡山的龙鼻水,赞石桥比天门更美。徐霞客离开齐云山,到达黄山,半山积雪厚达人腰,只得暂宿高桥。
丙辰年(公元1618年)二月初二,徐霞客等人离开安徽齐云山,他们顺着山麓向西。
两座山陡削而逼近,像两扇门,溪水被其约束。两山脚,平坦的田野很宽广。虎岭的路很险峻。虎岭山麓以北,黄山的各座山峰,小如片片山石,似乎可以拾取。
古楼坳的溪水很宽阔,溪水暴涨而又没有桥梁,赤足涉溪水很艰难。他们便在高桥歇宿。
丙辰年(公元1618年)二月初三,徐霞客一行人随同樵夫走了很久,翻越过两座山岭,登过险峻的双岭,经江村,到达汤口,沿溪水上山。
雪埋没了他们的脚趾。他们抵达祥符寺,温泉隔溪可见,大家解衣脱鞋到温水池里洗澡。温泉池前临溪水,后倚岩壁,三面都用石头镶砌,上面环架着石条就像桥一样。温泉水深三尺,当时冬寒还没有解除,温泉水气旺盛,水泡从池子底部汩汩冒起,气味清香。黄贞父说,黄山的温泉不及盘山好,是因汤口、焦村是交通要道,来洗浴的人太多太杂。
他们洗浴完毕,返回祥符寺。挥印和尚引导他们登山去莲花寺,他们顺着山涧、踏着上一处,山涧水在石头间的涵洞停歇,那涵洞叫丹井。丹井旁石头突起,叫“药臼”,叫“药铫”。
他们随着溪水宛转前行,四周耸立的群峰环绕,树林与山石相互掩映。在这般景致中,他们一直走到寺庵,只见堂中的香炉及钟、鼓架,都是用天然的古树根雕凿而成。印我和尚因事外出,他们不能进入歇憩,于是,只得返回祥符寺住宿。
丙辰年(公元1618年)二月初四,徐霞客一行人整天枯坐,听雪滑动的声音。
丙辰年(公元1618年)二月初五,阴云密布、寒气险恶,徐霞客强制自己睡在床上,到中午才起床。挥印和尚说,慈光寺很近,让他的徒弟引导他们去游览。
他们经过温泉池,仰身见一山崖,其间悬着艰险的小道,小道两旁倾泻而下的泉水像雪白的绢匹。徐霞客从这里攀登上去,泉水的闪光与云气,在他们前后缭绕。他转向右,慈光寺磐的声音与温泉的袅袅青烟,穿越石头散发出来。慈光寺原名殊砂寺。
和尚对徐霞客说:“山顶各处静室,其道路被积雪封闭已两个月。今早派遣人送去粮食,因山半腰积雪厚达人腰,无法通过而返回。”
徐霞客兴致索然,他们从大道下山,回到住所,拉过棉被睡觉。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