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致记录:在云南大理,徐霞客雇佣的马夫儿子嫌担子重,返回骑马

景致记录 2024-12-03 22:17:22

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徐霞客离开大理半年多,再次回到当初翻越的大山脊,途经清华洞,仍不能穷究它的庐山真面目。这两天,徐霞客冒着倾盆大雨返回鸡足山,入住悉檀寺。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一,黎明,徐霞客饭后启程,马夫的儿子挑担子跟他走。才出门,马夫的儿子因担子太重又返回去,等候他父亲吃完饭,仍用马上路,这时已是上午。

海子村在平川东面,村子位于平川低洼处,实际上并不是海,只是东山有峡谷通向那里而已。

冯诩村有数十户人家靠西山建房,村前水堤环绕积着水,村北横挡着高山的山麓。他们从冯诩村往北,来到山麓下,向西绕山崖过壑谷。

山雨忽然来临,倾盆般倒入峡中,水遍地流淌。他们转向西南绕着山崖上登,转向西北,上登石坡,再登上冈头。

他们向北上登到岭头,向西北下山。马夫指点铁城旧址在北峰山冈相夹之间,从前,土人首领占据作天险。

下坠坑谷中的流水,沿东山抵达荞甸。他们顺着水往北走,有时行走在水中,有时快步在沙石浅滩上,有时涉到水左,有时涉到水右,茫茫无正路。

他们走上东麓,沿山麓前行,路西有座拱桥正当平川中,是大理府经由宾居来的大道。周官营村在桥西。他们从村东向正北走,路过一座在山冈上的小牌坊,这才见到宾川城。

他们走过南薰桥,进入宾川城南门,行走在城中,向北经过州衙,出北门。他们买肉吃了,走过小山冈上的牌坊,往西北下坡,抵达平川中的山涧。

北边拱桥有五个桥洞,相当整齐,由于涧水仅有一条衣带宽,所以他们不经过桥,便越过山涧,抵达西山东突的山嘴。他们绕到山嘴北面,红帽村的房屋紧靠在西峰下,那是徐霞客从前吃饭之处。

他们从村后顺西山往北行,西山裂开一条小峡谷,他们向西进峡,涉过小涧,登上冈头,经过一座牌坊,再向西北行。

他们向西越过冈脊,从冈头又往西北,稍下走,有水流自西南流来,干果桥向北跨过流水。北岸有数户人家依傍着山冈,这是他从前投宿的地方,今天他们也住在此地。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二,黎明,徐霞客和顾仆、脚夫饭后启程。

他们向西北,涉过一条小溪,抵达尖峰下,沿着尖峰东面的山崖向北走,顺山崖向西转,便到了峰北。

他们向西绕着峡谷登坡,下走渡过一条小溪,再向西北上登。两次下走两次上登,登上一座冈头,稍下走,经过“广甸流芳”的牌坊,又往北,在这里村庄房屋相望,这是炼洞境内了。

他们经过公馆街,向北经过中黔庄,李中骆因年老,炼洞的米吃下容易消化,所以设立了庄子以便供应饭食。鸡足山中黯公有三处遗迹:东边是此庄,西边桃花著下有中黯书院,大顶侧边的礼佛台有中黔读书的地方。

他们向北上冈,炼洞街子的茅屋层层叠叠散布在冈头。他们又往北,走过“炼法龙潭”牌坊,又向北,稍下走,走过一座桥,有数户人家紧靠在西面山坞中,村前有一塘水,塘上有井,一座小亭子覆盖着井,这就是龙潭了,不知炼法的人是谁。村北一棵巨树,树根弯曲凸出地上,高五六尺,中间空,弯曲成弧形再倒插入土中,树根下边人可通行。

他们从这里越过一条坡,经过茶庵,下涉坑谷,再上走,沿北山环绕的山侧上登。

徐霞客下瞰那南边壑谷,中间呈环状如同圆规,底部非常平坦。他们翻山越岭,见拈花寺向东背靠西山,坐落在环绕的壑谷中。他们进寺吃饭。饭后,山雨来临。他们稍作歇息,就从寺左转向西,越过一座北突的山岭,岭上有座牌坊叫“佛台仰止”,这才见到鸡足山的完整面目。山顶高耸在西北,尾部掉转在东南,高悬天际,令人神往。

他们路过白石崖东麓的牌坊,徐霞客从前来时,未来得及见到,所以从白石崖西麓的牌坊折向东上山,过了山坳再向西,沿大路,经过白石崖西麓的牌坊往西,有岔道稍下走,鸡足山前峡的溪水,向东流入牛井街。

溪上有小亭桥跨在水上,他们过到桥北,马夫由东转向北上登走向沙址,徐霞客向西溯溪走,想找河子孔。此时水涨,浊流奔腾汹涌,他觉得不可能找到。他向一位老妇打听,那老妇指点徐霞客到西南的山崖下,可是他沿溪走的路断了,溪水支流横流,荆棘纵横密蔽。他时而涉流水,时而踏丛莽,向西两里,忽然见有一座亭桥跨在溪上,桥的大处比下游沙址的桥大一倍,有路从北边来,他越到桥南,马上沿南山向东,通到白石崖前,这是登山的官修大道。他这才明白沙址的小桥是捷径,此桥就是洗心桥了,河子孔就在桥南的石崖下。

那里岩石横卧有二三丈,水由石下向北溢出,洞穴横处、长处都如岩石一样,高处不到三尺,从洞穴中溢出的水非常清,而溪中自桥西流来的水,浑浊如同泥浆。河子孔上有神祠。它南面山崖之上,另外有静室。他由此顺北来的大路,上登“灵山一会”坊。

徐霞客来到牌坊下,接待寺盘踞在坡脚,这是座古刹,在西面第一支峰东边尽头的山麓。鸡足山诸处的佛寺,山路未开辟时,先有了此寺,自从后来者居上后,此寺便颓败了。徐霞客不知马夫和顾仆在前还是在后,他徘徊了一里,慢慢顺溪流东岸上登。

他绕着山坡稍上走,路过报恩寺。此寺是东面第三支峰山麓的第一座寺院。他从报恩寺西边又向北,有桥向西跨在山涧上。他过了桥,沿大士阁的东麓向北上登半里,他得知驮物的马匹已先走向龙潭,他便尾随而去,向东过桥,从山涧东边陡峻地上登,上去的路脚步相重叠,巨大的松树夹住山陇,翠绿的树荫飞舞流动,不再有登山跋涉的艰难了。他转到龙潭上方,半里后进入悉檀寺。此时四位长老都不在,只有纯白出来迎接。于是他住到北楼。徐霞客年初离开此地,已是半年多了。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