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不带3人,后代一直富有”,那么这3人是谁?你来看看!

无为二哥谈 2023-03-08 16:28:23

在我国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其中不乏有端午节、元宵节、春节、冬至节、重阳节、上巳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清明节。在古代,人们对于清明节是特别重视的,那么古人怎么过清明节呢?这不得不说到祭祖扫墓,不管是如今还是古代,清明节都需祭祖扫墓,这个习俗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的礼仪。

总之,清明节就是要扫墓,而扫墓的前一天当时也叫做寒食节,说到寒食节,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寒食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诏令天下“寒食上墓”。而寒食的后一天就是清明,后来就直接说清明节扫墓了。在清明时期,扫墓这一事情就更加盛行,当时孩子们可能还要放风筝。

后来民间就慢慢效仿起来了,从而流传到今日,这种传统节日我们也不应该忘却。那么如今的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一般有扫墓、踏青、踢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总之特别多,不过最主要的事情是祭祖和扫墓,这也是对生命的尊敬。

说到清明节,在农村就流传着一句老话:“清明上坟不带3人,后代一直富有”,那么这3人是谁?你来看看!

第一种人:生病的人

当一个人生病了,那么它的身体在病痛的折磨下就不是很好了,若我们把他带着,然后再让他长途跋涉去上坟就不太好了,这很不利于他的病情恢复,如果在外面风吹日晒或者摔倒了,那就很容易加重病情了,所以才说清明上坟不带生病的人。

而古人则是认为,生病不健康、生病的人阴气会比较重,若再去上坟就容易有更多的阴气“入身”,所以才有生病的人不上坟的说法。不过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也是迷信的,你觉得呢?

第二种人:年过七旬之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就说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我在15岁的时候就立志学习了,到了30岁也算小有成就,到40岁遇到一些事情就不会感到非常的困惑,等到了五十岁就知道很多事情确实是很艰难的,不一定要追求结果。

等到了六十岁,那么就要听取许多人不同的意见,最后70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那么,你觉得这些说得有道理吗?

说回正题,古人的寿命一般不长,年过七旬之人其实岁数已经不小了,那么腿脚就不能像年轻那么麻利,身体也没以前那么健康,若是长途跋涉去山里面上坟,那还是比较危险的,若是摔倒了怎么办?

古人认为,坟墓阴气相当重,而岁数大了的朋友,可能阳气没有年轻时那么旺盛,若再去阴气较重的坟边,可能也不太好,甚至容易生病。因此才有了年过七旬之人不建议上坟的说法,你认同吗?

第三种人:上坟不带女婿

民间的老话特别多,其中有句就说到:“女婿上坟,辱没先人”,所以在某些地区女婿就不上坟,那这又是为什么呢?他们觉得女婿虽说也是自己人,但是对于先人来说或许还是外人,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

但是,我看这或许是陋习,因为也有另外一句俗语说到:“一个女婿半个儿”,就是不管怎样,女婿也都是亲人,上坟没有什么不该的。而如今,独生子女特别多,那么女婿不上坟谁去上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关于“清明上坟不带3人,后代一直富有”这句话,就先解释到这里了,你对此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不妨一起讨论一下。不过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地区的习俗、文化等,每个地区的习俗、习惯、民俗也有差异。

3 阅读: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