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系统在中国市场悄然上线,这一事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广泛关注。这次推送距离埃隆·马斯克访华寻求FSD审批已过去近一年,期间经历了诸多波折,如今终于落地。这一举动无疑将国内智能驾驶市场的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然而,面对智己IM AD等本土智能驾驶技术的领军者,特斯拉的FSD能否达到市场预期?它能否适应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还是说这场“狼来了”的故事会变成现实?近期,一位知名博主与智己智驾高管策划了一场实际道路测试,以最具挑战性的重庆为背景,呈现最真实的智能驾驶体验对比。

重庆素有“山城”之称,以其独特的立体交通闻名全国。盘旋的山路、交错的高架桥、频繁的坡道起伏,再加上复杂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一大挑战。此外,重庆的小巷错综复杂,车流与行人密集交错,更是对智能驾驶系统的极限考验。在此次测试中,选用了最新上线的特斯拉FSD,搭载在焕新的Model 3上。而智己IM AD则由于时间仓促,选择了体型稍小的智己LS7进行测试。两款车均开启了最高级别的城市导航辅助(NOA)模式,全程进行城市路况测试。
在面对陡坡和连续弯道时,重庆的地形特点导致城市道路普遍坡度较大,并且常常伴有连续弯道。测试显示,FSD在斜坡掉头时偶尔表现出迟疑,未能根据当地场景需要及时补充动力。而在连续弯道行驶中,FSD的速度控制显得较为激进,基本保持在每小时50至70公里的速度,有一种北美老司机的开车感觉。相较之下,智己IM AD表现出更为稳定的控制力。系统能够更精准地判断坡道角度,掉头操作流畅自然。同时,在连续弯道行驶时,智己IM AD的转向调整也更为谨慎,让人感觉更加稳重。然而,在一处大弯道上坡中,智己IM AD也曾不慎越过车道,显示出重庆的道路地形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的挑战确实不小。
当涉及到红绿灯识别与复杂路口时,测试过程中FSD几次误判红绿灯。在重庆一些交错复杂的路口,尤其是在难度最高的地下环路,信号灯可能设置角度特殊,FSD偶尔误判或无法识别各种箭头样式的车道红绿灯,导致出现闯红灯的情况。而智己IM AD在该场景下表现较为稳定,能够准确识别不同方向的信号灯,甚至在地下环路中能够实现精准驾驶。这背后离不开其内置的独立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INS),即便在隧道中无定位信号的情况下也能精准掌握自身位置。

关于通行效率,重庆作为大城市,人口众多,车辆密集,对智能驾驶系统的交通参与者识别能力提出了高要求。FSD由于数据问题表现略显不足。针对快递三轮车和小电动车,FSD选择跟随行驶,在限速60公里的道路上以40公里的速度行驶,甚至一度被小电动车超越。大胆猜测,由于北美交通环境不同,FSD的模型决策可能仍停留在美式思维,将中国常见的电动车简单等同于美国的摩托车处理。然而,两者在动力特性和行驶速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策略在北美或许适用,但在中国的交通环境中显得水土不服。智己IM AD则选择在前方无任何车辆的空道行驶,始终保持在最高限速60公里,兼顾了效率与安全。
综上所述,FSD此次入华,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在绕行与弯道处理方面展现了不错的能力,但受限于数据训练影响,在某些国内特殊路况下的适应性还有待提升。FSD可谓出道即巅峰,但更像是一个美国老司机初来中国开车。此外,FSD目前定价为6.4万元,属于短期内的尝鲜阶段,未来若推出订阅模式,可能性价比更高。

至于智己IM AD,在陡坡、复杂路口、交通参与者识别等方面的表现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用起来更加安心。此外,智己IM AD目前免费,并且由于与Momenta的深度合作,L2、L3、L4共用数据模型同开发,一些更高阶的驾驶能力也能反哺现在的量产IM AD,能力上限不断优化升级,展现出巨大优势。
特斯拉FSD的入华,意味着全球智能驾驶竞赛的战火正式烧到了中国市场。但目前来看,它并未真正成为国内智能驾驶的“狼”,而更像是一个新加入的竞争者。无论是FSD,还是智己IM AD代表的中国第一梯队智能驾驶,它们的竞争最终都将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未来,谁能在智能驾驶技术、成本控制、用户体验等方面持续进化,谁才能真正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驾驶的目标并非谁更先进,而是谁能让出行变得更安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