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农村老家一趟,并不是因为放假了,而是村里有个老人去世了。而我离家也不算远,开车就是个把小时的车程。
既然被通知了,就是要去参加的。而也是这次在村里吃席,却让我发现如今农村的丧事也变味了。其中有三个问题,就让我感触很深,有些村民也表示对此也无奈,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①邻里之间办喜事互帮互助的少了。记得在以前,如果谁家办喜事了,尤其是白喜事的话,那村里的人都会尽量来帮忙。
用老辈人的话来说就是“白事到,红事叫”,意思是谁家有白喜事了,村民主动来帮忙,而是红喜事的话,只要是打个招呼就行。
当时都是纯帮忙的,只要管饭就行。特别是遇到白喜事,邻里之间,不分你我,共同为逝者送行,为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种互助的精神,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今天你帮了我的忙,记住你的这份人情了,到时候你家有需要了,对方也会来帮忙,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动加剧,许多人选择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留在农村的只有少数的老人了,这也导致在丧事期间,能够返回乡村参与的人越来越少。
有些是真的因为路途遥远赶不回来,有些是没空赶回来,当然了有些是不太想赶回来。
因此,农村的丧事更多地依赖于专业的承接团队来完成,甚至连抬棺这样的重活,也由专业人员来承担。
在我村里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人被邀请来抬棺,但是他没有时间,于是就花钱找人来抬棺。这是村里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有些村民就说这个风气不好。
这种变化,虽然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但也使得丧事失去了原有的互助氛围,变得更为商业化和冷漠。年轻人可能对此感觉更方便了,可是很多的老人却不这样认为。
②农村的丧礼大搞排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如今农村的丧礼也是大搞排场,攀比之风盛行。
原本应该是庄重肃穆的场合,却变成了展示财富和地位的舞台。像如今在我村里,如果老人去世了,基本都会找人来唱戏,或者是请歌舞团来表演,又唱又跳的十分热闹,经济条件好的,甚至还会连着表演几天几夜,吸引周边的村民来观看表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谁家在办喜事呢。
有些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或者是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惜花费巨资操办丧事,从棺材的选择、墓地的建设,到宴席的规格、乐队的演奏,无一不追求豪华与气派。
而且听村里的老人们说,现在都是这样搞的了。如果你家的老人去世了,没有这么操办的话,就会被人说闲话,说子女不孝顺,或者是说一些其他的,会让亲人在村里抬不起头。
所以有些村民即便是家庭条件不好,也会借钱来操办。这也导致了有些村民说,以前是活不起,现在是死不起了,因为一场丧礼的花费少则五六万,多的就不计其数了。
这种攀比行为,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丧事的本质。它使得原本应该是表达对逝者哀思和怀念的场合,变成了虚荣和炫耀的竞技场。
③丧事当喜事办,甚至主家专门请来舞蹈和唱歌队,在舞台上劲歌热舞。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地方的农村丧事甚至被当作喜事来办。主家不仅不感到悲痛,反而热衷于请来舞蹈和唱歌队,在舞台上劲歌热舞,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这种将丧事当作喜事来办的做法,不仅违背了传统丧礼的庄重和肃穆,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也是对传统习俗的亵渎。
这三大问题的出现,不仅让人对农村丧事的现状感到苦不堪言,也引发了我们对乡村文化与传统习俗的深刻反思。
也难怪有很多的村民都在说,如今连农村的丧礼也变味了,许多的村民纷纷希望能整治这种大操大办、盲目攀比之风。
甚至有些老人说,如果可以的话支持“无礼葬”,即老人去世以后,不舍灵堂,不摆酒席,更不收礼金。就让一些亲戚来吊唁一下,之后该火葬的火葬,该土葬的土葬,完全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来折腾。
希望你村里没有这三大怪象哦,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