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浪潮中,有些谣言宛如沙滩上的贝壳,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却并非真实的珍珠。今天,我们将带你揭开这些流言的真相。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共同探讨和揭穿那些曾经被广泛传播的“科学”流言。
在“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会活动上,专家们揭示了过去十年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十大“科学”流言。在过去的十年,谣言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猛,甚至有时比真相传播得还快。
第一类:二维码的流言
流言:“二维码会将会被用尽”
二维码不会被用尽。二维码的使用寿命确实不会被用尽,但二维码会被更高阶的技术所替代。二维码本质上只是一种信息编码方式,不是任何人或组织的专利。
第二类:基因检测的流言
流言:基因检测可以测得出智商,基因决定智商、情商
基因检测可以提供一些与智力相关的基因信息,但并不能准确测出智商或情商。智商和情商是复杂的心理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教育和生活经历等。
第三类:保鲜膜的流言
流言:保鲜膜致癌,使用保鲜膜加热会使其有毒物质析出
保鲜膜致癌的说法并不成立,专家表示,聚氯乙烯(PVC)类保鲜膜加热存在一定风险,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产生危害,关键在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如避免高温和长时间加热。
第四类:新能源汽车的流言
流言:新能源汽车的辐射超标,对人体有危害
新能源车的辐射很小,电磁辐射主要来自电池和电机,但这种辐射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有助于减少汽车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
第五类:吊颈健身的流言
流言:吊颈健身安全无害,能否治颈椎病
吊颈健身的流言,专家表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种训练方式,盲目跟风可能会导致颈椎受伤,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第六类:螃蟹的针眼流言
流言:螃蟹身上的针眼是注水或注胶造成的
专家表示,螃蟹身上的针眼是螃蟹蜕壳后留下的伤痕,并非注水或注胶造成的,这种针眼也并非是螃蟹是否新鲜的唯一指标。
第七类:辐照食品的流言
流言:辐照食品有辐射
辐照食品不会带有放射性,辐照主要用于食品灭菌,能够有效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害虫,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早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
第八类:5G基站的辐射流言
流言:5G基站辐射大,影响健康
关于5G基站的辐射问题,专家表示,5G基站的辐射远低于手机和许多家用电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九类:草莓的激素流言
流言:草莓大都打激素,吃了会影响健康
草莓的大小与形状受遗传和生长环境影响,未必与激素有关。草莓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草莓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第十类:食品保质期与防腐剂的流言
流言:食品保质期长,就说明添加的防腐剂越多,过期食品比新鲜食品更安全
食品的保质期与防腐剂的添加量并不一定相关,有些食品保质期长,是因为采用了更先进的保存技术,例如低温冷藏或真空包装等。
总之,食品的保质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不能仅仅根据保质期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不能以为过期食品就比新鲜食品更安全。
结束语: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更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