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底,太原。由徐帅指挥的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及晋西北7纵队、晋中军区部队、华北炮1旅等共8万余人已经和阎锡山的太原守军鏖战接近一个月。此时,进入中期作战的解放军,正和国军就东山四大要塞(淖马、小窑头、山头、牛驼寨)展开激烈争夺。战事极为惨烈,阎锡山收罗了一批投降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协助死守,疯狂抵抗,给解放军造成很大伤亡。徐帅虽然肋膜炎严重,但当此危急关头,急火攻心的他只好躺在担架上指挥部队进攻。
为何徐帅如此着急要拿下太原?原来太原刚开战,解放军就在小店镇之战,俘获国军暂编第44师师长、第45师师长郑继国,迎来开门红。这次胜利使大家对攻破太原的态度转为比较乐观,在开战前计划三个月解放太原的基础上,主席两度致电徐帅:“如我军伤亡不大,城内敌人不多,城防不甚坚固,则应乘胜攻城”“提早解放太原”。
当然中央想早日解放太原是从全国战略一盘棋的角度来考虑的。太原在阎锡山长期经营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重工业和军工体系。太原城内仅西北实业建设公司就下属5个兵工厂,员工12000多人,设备2000多台,每月可以生产山炮几十门,迫击炮上百门。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兵工霸主!夺取太原“将使我们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兵工和工业两大问题”,并“通盘解决”中原野战军的“补兵补枪问题”,“太原夺取后,徐周兵团拟使用于绥远、宁夏,打通内蒙、东北和华北、西北联系。”
解放太原的意义徐帅当然有深刻地理解,也明白中央的苦心。但一个外围的东山要塞半个月都没拿下,那太原何日才能解放?正在他为此焦虑之时,突然传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太原城内国军第30军军长黄樵松派遣他的谍报队长王震宇和谍报队员王玉甲穿越火线,前来接洽起义事宜。
说起黄樵松,这个人可不一般,他是河南尉氏人,颇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幼年举家逃荒到太康县城,1920年考入淮阳省立第四中学,据说期间曾几次到尉氏县北边的朱仙镇岳飞庙凭吊,深为岳飞“驱逐胡虏,还我河山”的壮志雄风所感动,立志报效国家,为民族谋福利。1922年黄樵松中断学业,被破格录取到冯玉祥的学兵团,后来被挑选担任冯玉祥卫队连连长,他的才干和爱国精神深受冯玉祥夫妇的赞赏和喜爱,逐渐成为西北军的高级将领。
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79旅旅长的黄樵松率部北上参加抗战,转战河北,先后参加了娘子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27师师长。1945年3月,日军集结五个师团并骑兵第4旅团共7万多人,战车百余辆,于21日分路向南阳、老河口、襄樊进犯,企图一举摧毁国军第二集团军。为掩护主力突围,已调任第68军143师师长的黄樵松主动率军坚守南阳。
因为南阳市是连接陕西、襄阳、郑州、洛阳等地区的重要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日军以加强后的吉武支队共6个步兵大队、8门105毫米重炮、6辆战车来攻;而143师严重缺乏重武器,火炮仅有区区2门。可见日军这次是聚集绝对优势兵力,想一鼓而下。
黄樵松深知责任重大,也更加知道双方兵力的差距,但他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想报国杀敌。除了调兵遣将、积极部署外,为了激励士气,他还命副官赶做了一口棺材,上书“黄樵松灵柩”,摆放在师部大门口。官兵见师长意志坚定,大受鼓舞,士气空前高涨。在坚守七日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他率军顺利突围。
抗战胜利后,黄樵松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内战就爆发了。对此,他非常反感、精神异常苦闷。作为一个高级将领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以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为己任的男子汉,他对国民党的腐败非常厌恶,厌战情绪日益强烈,感慨“撕杀半生,如今还要打内战,国家何日得安定,人民何日得更生?”对老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极为同情。
随着徐帅在山西不断胜利,阎锡山眼见老巢难保,不断向蒋介石求援。1948年7月下旬,蒋介石让胡宗南派军增援太原,胡宗南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非自己嫡系的整编30师。而已经调任整编30师黄樵松不想打仗,但作为军人又不能不服从命令,情急之下,他只好装病住进渭南西关一家医院。但是国军此时实在无人可用,况且黄樵松带兵打仗能力出众,堪称名将,所以胡宗南除了自己不断催促之外,还请黄樵松的西北军老长官鲁崇义、孙连仲等从旁相劝。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应命,飞赴太原。
日军投降后,阎锡山为了延续其在山西的军阀统治, 聘任日本军官为顾问,对日军遗留工事进行全面改、扩建,形成围绕太原城周长约二百八十多华里环形三道防线,筑有一百多处坚固据点,五千多个碉堡,妄图凭借这些坚固工事和自己多年建立的重工业工厂生产的火炮和枪支弹药等武器,守住其老巢。但是,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国民党民心尽失,军事方面也全面处于颓势,太原迟早会被解放军拿下,负隅顽抗只能徒增伤亡,对国家、对民族没有任何好处,和平解放太原,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黄樵松正是基于这个认识,这才决定要临阵倒戈,帮助解放军早日拿下太原,使众多生灵免遭涂炭。战事胶着,伤亡巨大,双方都有和平解放的诚意,所以一谈即成。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与解放军约定好后,他立即找来第27师师长戴炳南,向他说明了起义意图。戴炳南是黄樵松的铁杆心腹,跟随他十几年,深得其信赖和重用,戴炳南能从营长升到师长,是黄一手提拔的结果。可惜,知人知面不知心,戴假装答应,随后就出卖了老长官。
在这微妙时刻,黄樵松的确不够缜密,警觉性也不够。接到报告的阎锡山立即安排诱捕他,绥靖公署参谋长赵世铃接连两次电话招他到绥靖公署参加军事会议,被推脱后阎锡山亲自出马,一面打电话邀请,一面派汽车到北门外新城30军军部迎接。这些反常现象都没有引起他的警觉,最后乘车去了绥靖公署,一进副官处即被拘捕,并从身上搜出徐向前、高树勋写给他的信件,坐实起义事宜。第二天早晨,随同王震宇再次入城的第8纵队参谋处处长晋夫刚刚进入阎军阵地,毫不知情的他就被宪兵逮捕。
说几句题外话,本来8纵政治部主任胡国光计划自己入城与黄樵松商谈起义事宜,但是在临行时刻被徐向前拦下,认为时机未到,没有必要亲自去,因而改派晋夫以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的身份,带侦察参谋翟许友以警卫员的身份进城。在此不能不感谢徐向前司令员的小心谨慎与深谋远虑,否则,新中国将失去一个总书记。
11月6日,阎锡山按照蒋介石的电令,将黄樵松、晋夫等人押送南京。最后以“率部投降共军”的罪名,判处黄樵松、王震宇死刑,以“煽惑军人逃叛既遂罪”,判处晋夫死刑,三人均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翟许友因为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被判处无期徒刑。11月27日,黄樵松、晋夫、王震宇三人被枪杀于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刑室。其后,黄樵松的妻子王怡芳出重金买通狱卒运出三人遗体,置棺立碑安葬于莫愁湖畔。
晋夫1937年参加八路军,历经战争考验,是个很有前途的指挥员,牺牲时年仅31岁。告密者戴炳南在出卖老长官之后,很快就被提升为第30军军长并得到了阎锡山的赏金3万元。在太原解放前夕,这厮自知罪行深重,难逃制裁,想起一招瞒天过海之计,派部下谎称他在从公馆到前线指挥作战的途中,被解放军炮火打死在街上,并让妻子为他准备丧礼,而自己则跑到姐姐他躲起来。但是苍天难饶,这家伙假死被他的卫士揭发了。在壁柜下暗藏了八九天的戴炳南这次难逃法网,被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判处死刑,7月8日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