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屡战屡败,却越战越强。项羽败一次就身死国灭?

佳霖谈历史 2024-08-08 20:54:53

楚汉争霸,项羽在主要战场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后却落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如此违背军事常理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项羽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无数战史奇迹。

尤其是秦末战争期间的项羽,绝对是开挂般的存在。

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时,项羽还只是副将。

而项梁只是楚国的诸多军头之一,楚国也只是当时反抗秦朝的几个诸侯国之一。

但不曾想,项梁之死,反倒解除了项羽的封印。

仅仅几个月后,凭借巨鹿之战的胜利,项羽一飞冲天,成为楚国最大的军头,并身兼反秦联军的北路军统帅。

就在项羽大杀四方的同时,刘邦指挥西路军败杨熊、破秦关、围咸阳、取关中。

论杀敌,刘邦和项羽当然不是一个层次。

可楚怀王熊心早与众将有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现在刘邦先入咸阳,按照怀王之约,他其实才是头功,应该封关中王。

面对此情此景,项羽很不服气。

接下来,就是项羽的表演时刻。

他先用高超的政治手段将诸侯联军与自己绑定,后以个人名义将天下划为十九块,分封给各路诸侯,从而摇身一变,成了楚国的话事人。

自古不乏批评项羽分封的观点,说他开历史倒车,缺乏政治智慧。

其实我们捋一捋时间线就知道,项羽通过分封,是占了大便宜的!

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项羽擒王离,与章邯形成对峙局面。

公元前207年七月,秦廷大乱,赵高逼死秦二世胡亥,章邯率20万秦军投降项羽。

同年十一月,项羽得知刘邦已先入关中,携诸侯联军至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坑杀了秦军20万,随后令英布攻打函谷关。

十二月,项羽攻入关中,威胁刘邦,从而上演了著名的“鸿门宴”。

按照《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时,双方兵力为四比一。

为什么手握绝对兵力优势的项羽,没有趁机弄死刘邦呢?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因为司马迁在这里用了春秋笔法。

巨鹿之战前后,项羽本部人马仅5万。

短短一年时间,即使有所扩充,撑死也就10万人。

毕竟楚怀王不可能给项羽派援兵。而西行途中的散兵,很多都被刘邦收拢了。

这就能解释,鸿门宴上,刘邦低头认怂,项羽没杀他。

在项羽看来,刘邦和自己都是楚国将领,算是一家人。

另外十几路诸侯,只是听说刘邦先入关中,觉得不能让这老小子独吞财富,才临时与项羽绑定利益。

这帮有奶就是娘的诸侯,才是项羽潜在的敌人。

同时也能解释,项羽为什么要搞分封。

他的实力并没有独步天下,必须要先“承认各地诸侯的政治地位”,才能实施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从结果来看,项羽的分封很成功,可以说是赢麻了。

一来,他通过借力打力,联合诸侯将刘邦贬到了巴蜀吃土。

二来,他通过分封,屠掠关中财物,勾结诸侯集体造反,架空了楚怀王,将其扔到了遥远的郴县,自己占据中原九郡富庶之地。

回想三年前,项羽还只是项梁的副将。

短短三年后,却已是西楚国君,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这种爽文般的剧情,说是项羽开挂了,毫不为过。

未来,项羽只要东图齐鲁,西取洛阳,而后聚集关东之力,进占秦地和巴蜀,他就可以一统天下。

然而,由于项羽的分封存在诸多问题,他的宏图伟业由此被打断。

什么问题呢?

说白了,蛋糕分的不公平,项羽给自己埋了很多定时炸弹。

齐国典型就是例子。

当时的齐国有两派势力。

一派是以田假、田安为代表的近支宗室势力。

另一派是以田儋、田荣兄弟为代表的齐国远支宗室势力。

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田假、田安都只是打酱油的角色。

田儋、田荣才是齐国的反秦主力。立了大功。

项羽分封时,为了削弱齐国实力,方便日后侵吞,将齐国一分为三。

其中的两个王号封给了功劳不大,没啥本事的田安和齐国将领田都。

另一个给了田儋的儿子、性格懦弱的田市。

至于兵强马壮,功劳最大的田荣,什么都没捞到。

项羽排挤田荣,而田荣本身又很有实力,后来两人大打出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齐国,项羽对赵、魏、燕、韩等国也进行了打压。

项羽将赵国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原赵王赵歇则被贬到了遥远的代地为王。

而与和张耳齐名的陈馀,更惨,只封为侯,如同叫花子一般被打发了。

燕国、韩国亦是如此。

原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原燕王韩广被贬到辽东,为辽东王。

原赵国大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原韩王韩成虽仍为韩王,但地盘大大缩水。不久后还被项羽害死。

魏地则与齐国一样,被一分为三,依附于项羽的魏王魏豹被封为西魏王,原赵国大将司马卬封殷王。

至于魏国的实力派彭越,不仅什么都没捞到。他理应得到的地盘,还被项羽并入西楚版图。

大体来看,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拉拢了不少人,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这些利益受损的实力派对项羽怀恨在心,后来大多站在了刘邦阵营。

公元前206年五月,田荣不满项羽分封,率先起事,诛杀田巿、田安,同时拉拢陈馀、彭越,助他们一个击楚,一个乱赵,将项羽建立的分封体系搅得一团糟。

同年八月,刘邦如闪电般从汉中杀出,平定三秦。

项羽听说刘邦起兵,册封自己的部将郑昌为韩王。

当年秦楚大战,项羽的爷爷项燕战死,一些项氏族人为避祸,投在张良门下。

后来项梁之所以立韩成为韩王,对张良礼遇有加,都是有渊源的。

但可惜,项羽却把这些人脉斩断了。

韩王成死后,张良了无牵挂,竭力辅佐刘邦。

张良得知项羽用郑昌阻挡汉军,就祸水东引,把齐地、梁地的反叛文告送给项羽。还写信给项羽,说汉王只想占关中,没有东征的意思。

项羽信以为真,全力攻打田荣和彭越。

趁此机会,刘邦发布动员令,令萧何在关中招募兵马。

公元前205年二月,汉军东征,轻松降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

郑昌拒绝投降,刘邦派韩国太尉韩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同姓)打败郑昌。

与此同时,汉军还轻松降服了魏国和殷国。

汉军在攻下殷地的战斗中,陈平叛项归刘,被刘邦破例任任命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刘邦出行、负责驾驭马车)。

至此,短短数月,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直接没了一半。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项羽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

他即将要面临的对手刘邦,不是单纯的军阀,而是高明的政治人物。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进至洛阳,以项羽杀害义帝为由,纠集塞、翟、魏、赵、殷五国联军56万,兵分两路攻楚。

这时候,项羽仍然在齐国平乱,后方空虚。

因此,汉军及诸侯联军进展神速,奔袭2000余里,连续打穿楚军数条防线,攻下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不过,由于半场开香槟,项羽很快就反杀了诸侯联军,打得刘邦抛妻弃子,好生狼狈。

但汉军损失并不大。

据《史记·黥布列传》记载,刘邦此次行动只带了5万步兵和5千骑兵。

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

哪怕刘邦全军覆没,也就是损失了数万人。

而刘邦的身后是百万痛恨项羽的关中民众。

所以刘邦脱困不久,便再次聚集关中兵马,杀回了荥阳。

同时,刘邦派人劝降了九江王英布。

英布叛楚,项羽不得不分兵讨伐。自己则亲自攻打荥阳。

刘邦令灌婴率骑兵出击,在荥阳以东大败楚军,随后又在于京县(今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附近)和索亭(今荥阳索河街道)之间取胜,将楚军击退到荥阳以东。

有意思的是,楚军的这几场失利,并没有记载在项羽和刘邦的本传中,而是分散记载在灌婴等人本传中。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后面再细说。

京索之战后,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反复拉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期间,项羽五次暴击刘邦。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刘邦输麻了。

可如果翻看地图就能发现,貌似输麻了的刘邦,只后退了800多里。

相较于先前2000余里的推进,仍然是只赚不亏。

这意味着荥阳、成皋以西,人口稠密的区域,如南阳、洛阳、巴蜀、关中,不必饱受战乱侵扰,可以全力为前线提供战争资源。

而赢麻了的项羽,其身后却是一塌糊涂。

常有人说,要是没有帮手,刘邦早就成光杆司令,身首异处了。

但问题是,刘邦就是能网罗人才。

刘邦这个人,虽然有时候不靠谱。

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从不糊涂。

韩信曾问刘邦:“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

刘邦沉默许久,坦言道:“不如也。”

公司老总能当着下属的面,承认自己不如对手,这就非常了不起了。

后来,刘邦身边的谋士郑忠进言:汉王您每次和项羽打,总是屡战屡败,您为什么不支援彭越,让他去切断项羽的粮道。这样项羽就会去打彭越,您就轻松了?

刘邦听后,没生气。

你郑忠说我打不赢项羽?我不仅承认,还要采纳你的建议。

公元前204年,在刘邦的资助下,彭越攻击楚军的后勤线,史称“彭越挠楚”。

同年冬天,趁项羽在成皋与刘邦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

项羽得知消息,留曹咎驻守成皋,亲自领兵向东讨伐彭越。

刘邦只是打不过项羽,对付楚军将领绰绰有余。

项羽一走,刘邦轻松收复成皋。

待项羽打跑了彭越,返回收拾刘邦时,却发现已经无法拿下成皋了。

此前,郦食其游说魏豹不成,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

韩信北上后,俘虏魏豹,破赵灭代,说降燕国,夺攻齐地。

项羽害怕齐国有失,自己会被包饺子,派龙且率兵救援。

面对20万楚齐联军,韩信来多少杀多少,迅速拿下齐国。

齐地平定后,韩信自立为齐王,派灌婴单独率军南下。

是役,灌婴将项羽后方的搅得鸡犬不宁。

上世纪90年代,当年的广武山古战场出土了大量箭头。

考古人员发现,汉军的箭头又大又长又尖锐,而楚军的箭头又小又短又钝。

并且,楚军箭头全部生锈,而汉军箭头的保存情况要好得多。

汉军箭头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战事悬而不决,项羽急眼了,有一天在广武山隔空喊话,要找刘邦单挑。

刘邦唧唧歪歪一通,就是不应战。项羽听烦了,伏下弩弓,射中刘邦的胸部。刘邦虽然中箭,但并不致命,随即按住脚说:“项羽射中我的脚指了!”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项羽亲自出手,尚且只能射伤刘邦。

由此不难看出双方单兵装备的差距有多大。

而装备差距的背后,则是经济层面的差距。

在汉军和彭越的持续袭扰下,西楚的经济可谓一地鸡毛,无力再支援前线的战事。

楚军箭头

前线汉军如此阔气,自然离不开萧何在后方的贡献。

不过,萧何也是捡现成。

秦国留下的底子太好了。八百里秦川沃土,外加此前百余年修筑的各项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再配合上秦朝修筑的驰道,汉军的补给根本不用愁。

可以说,刘邦就是秦始皇灭六国时的待遇。

他用半年的时间拆掉了秦制中的暴政部分,全盘吸收其军国体制,接收了秦国这架核心零件完好的战争机器。

反观项羽,虽然个人军事能力独一档。

但不会用人,经济层面的建树也不见于史册。

楚军待遇不如汉军,同时项羽还舍不得对下属封赏。

久而久之,楚军上下必然会心理不平衡。

利用对手的这一软肋,陈平找到刘邦,申请活动经费。

当初陈平降汉,不少汉军将领认为陈平品行不端,不可重用。

然刘邦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痛快地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

并表示陈平如何支配这笔钱,他不问去处。

事后来看,刘邦对陈平的信任起了奇效。

楚汉战争期间,陈平在项羽阵营到底收买了多少卧底,谁都不知道。

通过卧底在楚军中造谣,项羽对范增心生嫌隙。

范增感叹自己不受信任,主动辞职,项羽毫无挽留之意,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就样,项羽手下唯一的谋臣,竟被陈平略施小计除掉。

刘邦武有韩信的大包围战略,对项羽形成的绝对碾压;文有陈平的损招和离间计;后方还有萧何在关中源源不断的输送粮食和士兵。

楚军则在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上,都处于劣势。事已至此,这场战争,项羽是没法再打了。

公元前203年,刘邦派人向项羽求和。

项羽因为彭越、灌婴的袭扰,粮草不济,同意求和。

双方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

同年九月,项羽归还被俘的刘太公和吕雉,楚汉休战,史称“鸿沟之约”。

如果按照鸿沟之约的划界,刘邦显然亏大了。

这意味着韩信辛苦打下的赵、韩、燕、齐四国,都归于西楚。

项羽除了放弃从未得到的鸿沟以西的地区外,没有任何损失。

明显赔本的买卖,刘邦为何要做?

因为此时的韩信、彭越,都是坐山观虎斗。

所谓的鸿沟之约,其实并非是刘邦和项羽的单方面会谈,而是在当时各方势力的共同影响下促成的。

但各方势力可以促成和谈,同样可以翻脸不认账。

在这种情况下,固陵之战便应运而生。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引兵东归,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夹击项羽。

结果韩信和彭越没有出兵,项羽引兵反击,单挑刘邦。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这一战“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刘邦貌似又输麻了。

可事实是,楚军一直在逃跑,汉军始终在追击。

一如前面提到的京索之战,太史公在刘邦的本传中,又省去了汉军在阳夏和陈下的胜利。把这些信息记载到了其他人的本传中。

比如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就记载:“(樊哙)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

想想看,汉军仅俘虏就抓了四千,歼敌岂不是上万?这也算败仗?

当然,刘邦凭一己之力还吃不掉项羽。

后来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大手一挥,表示只要西楚覆灭后,项羽的地盘,他一寸也不要,大头给韩信,彭越分小头。

面对这样巨大的利益诱使,韩信、彭越抵挡不住,皆引兵前来助战。

纵然西楚霸王项羽的军事能力再强,但在绝对实力面前,终究还是太渺小。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死后,遗体一分为五,由汉军将领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和杨武分别获得。

这五位将领都是秦人。

考虑到垓下之战,楚汉争霸胜负已分,应该不可能让偏师抢功。

因此可以认为,刘邦的部队,此时应该是以原秦军为主力了。

当初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东出灭六国,将秦制推行到全中国。

但水土不服,被以项羽为首的六国贵族反杀,六国之地仍行分封。

结果刘邦仅用数年时间。便以楚、魏势力为领导集团,迅速对秦国贵族和军事势力成建制的消化整合。用秦人和秦制,再次坐拥天下。

刘邦这种强大的领导力和整合力,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T0。

然而司马迁却给了项羽大量高光描写。

由于史料详写刘邦的败仗,略写刘邦的胜仗。加之楚军的失利,又都分散在汉军将领们的列传中,需要读者深度挖掘,这就给人一种错觉——项羽一直在打胜仗。最后刘邦只是靠阴谋诡计才反杀了项羽。

但史料也许会误导人,战线不会骗人,出土的军事装备不会骗人。

自彭城之战后,项羽连洛阳的城墙都摸不到,更不提兵临关中了。

刘邦在后方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明显赢面更大,汉军赢下的战役其实也更多。

项羽虽然勇猛。可面对西楚经济几乎被打崩溃,麾下将领都不堪重用的局面,他的失败是必然。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