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走后,原本亲密的兄弟姐妹却难逃分离的命运?原因很现实

万军说 2020-11-10 19:08:06

很多人觉得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互相帮衬着,可现实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姊妹之间都会很和谐,但是老人一旦离世,那么兄弟姐妹就会各过各的,甚至会不再来往。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考虑到罢了。

小丽的母亲兄弟姐妹有很多,小丽记得小时候,每到逢年过节亲戚都会互相走动串门,还会聚到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实在是太热闹了。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丽发现亲戚之间的走动越来越少,直到后来过节连一通电话都不曾再打了。以前小丽年纪小还不懂大人之间的事情,如今才逐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从姥姥去世的那天,逐渐衍变成现在的样子。

有一次过节小丽提到了此事,母亲一脸难过地讲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姥爷去世的早,是姥姥一手把那么多孩子带大的很不容易。但是老了以后便生病了,按理说这么多孩子,在抚养老人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才是,不过事情哪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家结婚生子以后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只要关乎钱的问题上都比较计较。每次只要结算姥姥的医药费,那么姊妹之间必定会开始一段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姥姥离世后,大家也不愿意伪装成很亲近的样子了,便露出了真实的面目,都各自过各自的日子了。不联系似乎成了彼此之间存在的唯一默契,大家心照不宣地开始了陌生人的生活,尽可能避免与彼此有碰面的机会。

以上的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当父母健在时,大家就算有矛盾也会顾及老人的面子,都想着可以互相谦让一些。可当家里的老人不在了,那么大家就没有必要继续伪装了,便自然而然地远离了彼此的生活。

父母去世后姊妹之间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1. 没有了调节矛盾的人

虽说是亲人,不过从小到大那些姊妹多的家庭从不缺少的是争吵。孩子多了矛盾就会变多,父母就成了调节大家关系的关键人物。他们总是开导着每个人,当了一辈子的和事佬。

可当他们不在的时候,姊妹之间有了矛盾只能自行消化,可他们从不具备这样的本领。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长时间的冷落和争吵,所以最后只能落得分离的境地,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 姊妹之间存在着贫富差距

每个人的潜力和能力都不同,小时候的差距很少,可长大以后就会比较明显了。都说生活物质条件不一样的人没什么共同话题,不过由于都是姊妹,所以在过节的时候,才会看在父母的面子上有所沟通。

父母走后自然就会变味了,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存在着贫富歧视,就算没有这种想法,两个人也会因为生活环境完全不同没什么话题,以后的交际少了、接触几率降低了,自然就会逐渐疏远。

当然这也不排除有些父母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存在着偏心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呢?

1.对孩子一视同仁

父母有时候过分宠爱某一个孩子,会让其他的儿女产生嫉妒心理,从而产生距离感,父母对待多子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孩子之间出现问题,让他们自行解决,父母不要过分干预,这样还能有效地增加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帮孩子建立“手足情”

从小让孩子们明白,兄弟姐妹是这个世界上和父母一样最亲近的人,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互帮互助,或者安排一个小任务,让兄弟姐妹一起完成,这样孩子就有了互相帮助的意识,知道了手足情的可贵之处。

3.鼓励孩子互相帮助

孩子们成年后,虽然已成为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孩子心中血浓于水的亲情不会断,父母应该时刻要鼓励孩子以后互相帮助,有困难一起解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兄弟姐妹应该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因为成家后慢慢疏远,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看到儿女失和,反目成仇,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骨肉亲情的可贵之处。

0 阅读:0

万军说

简介:最精彩的体育分析,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