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诱导分化成为多种不同类型的成熟细胞,是干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新思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某些细胞( 如肝细胞和非实质干细胞等)或特殊细胞因子(如生长因子)的刺激下分化为肝样细胞,能够参与肝细胞损伤的再生修复、抑制纤维化、调节免疫、改善肝功能等生理病理性过程。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取材、方便培养、移植后无排斥反应且其作为医疗手段无伦理限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也成为近年来肝硬化干预的热门研究方向。
传统方法干预肝硬化效果欠佳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肝硬化近年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位肝移植应成为传统干预终期肝硬化的有效手段,可从根本上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供体肝来源紧张、手术创伤大、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肝移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近年来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日趋增加,由于干细胞相对于肝移植来源充足、易于获得、低免疫源性、增殖能力强,且多数研究证实其干预终期肝硬化有显著效果,因而有潜力成为替代肝移植干预的较好方法。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五种机制
由于干细胞能够实现自身肝脏的修复和再生,使得干细胞移植为终期肝硬化患者带来新希望。目前干细胞移植发挥干预终期肝硬化作用的具体机制可能包括以下五种:
1、直接分化: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成功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干细胞通过联合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能够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
2、旁分泌:间充质干细胞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出大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为受损神经细胞保证营养,有效阻止细胞凋亡,并促进神经细胞发生。
3、细胞融合: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直接与正常的肝细胞融合,启动细胞的增殖过程,正常的肝脏细胞大量增殖,取代受损的肝脏细胞,发挥肝脏的正常功能。
4、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作为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物质,其高表达能够有效调节肝功能,实现肝纤维化逆转,同时也能够加快细胞外基质降解速率,从而减轻肝硬化程度。
5、免疫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自我免疫调节,同时也能够分化出正常健康的肝细胞,改善肝脏的功能。
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效果显著
2020年3月,一家医院开展了9例终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运用干细胞移植干预后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后12周时,所有患者除胆碱酯酶无明显变化外,肝功能指标评估改善显著,其中白蛋白变化尤为明显,表明干细胞对患者肝脏功能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
在干预后24周左右,有5例患者阐述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4例患者出现面容好转。其中腹水、腹胀、下肢浮肿、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并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对肝组织功能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因此,干细胞移植在干预终期肝硬化疾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点赞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