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干细胞移植四种机制,为治疗肝硬化带来新希望

细胞界 2020-08-22 18:21:3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存在于人体或动物个体发育各个阶段的组织器官中,是各种分化细胞或特化细胞的初始来源。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已成为研究热点,并被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证实其干预的有效性,且此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重复进行、副反应少、费用低。因此,干细胞移植技术有望成为干预终期肝硬化新途径!

传统方法干预肝硬化效果不理想

肝硬化是由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损伤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目前临床传统干预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原位肝移植应是干预终期肝病较有效手段,它能从根本上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供肝来源紧张、手术创伤大、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费用昂贵等缺点限制了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于是,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再生医学,即通过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

干细胞移植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肝脏功能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移植是干预终末期肝病一种有效的、桥接干预疗手段,它能为终期肝硬化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甚至为自身肝脏的修复与再生提供机会。因此干细胞移植为众多肝硬化等终期肝病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干细胞移植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肝脏功能:

第一,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肝内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可以在肝细胞谱系分类法上分化为全新的肝细胞样细胞,从而可以替代凋亡和硬化坏死的病变肝细胞。

二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干细胞可通过编程方式在肝脏内分化。肝脏免疫细胞是指由肝脏产生或由相邻细胞融合的遗传物质组合而成的组织特异性因子,因此,干细胞具有在肝脏内分化、增殖,调节免疫功能。

三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还显示了其它细胞因子的作用,如抗炎作用、分泌营养因子、抗肝细胞纤维化、抗氧化作用、限制病变组织凋亡、促进肝组织血管化等。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损伤的肝细胞再生。

另外,由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在抗体中和诱导凋亡方面也发挥作用。证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活化肝细胞功能,并通过旁分泌机制对此进行调控,为干细胞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是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还参与了抗体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证实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活化肝细胞的功能,这也为干细胞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2020年7月--8月,采用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移植干预终期肝硬化患者12例,干预后随访结果表明,接受干细胞移植干预的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腹水消失,腹胀,下肢浮肿减轻,食欲和体力恢复明显;肝功能改善程度与干预前相比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总结:由于全球范围内人类供体器官严重缺乏和免疫排斥,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干预手段,它不仅能取代受损组织,还能促进受体组织的再生,从而实现自我修复。

相对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原位肝移植和生物人工肝,干细胞移植在干预多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在终期肝硬化的干预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你的分享、点赞与评论!

1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