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影片《悬崖之上》的原型。
他们搜集情报,破坏日军的军事设施9和物资,一度令日伪当局一筹莫展。
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
他们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双重领导。
他们被称为红色国际特工。
杨佐青就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
杨佐青原名杨奠坤,1911年,黑龙江人阿城人。
杨佐青是他解放后使用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两位共产国际情报战线上牺牲的老战友。“佐”指的是“红色谍王”佐尔格;“青”指的是苏军总参情报局局长彼尔青。
杨佐青1926年赴哈尔滨求学,任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成员。
193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从事学运和兵运工作。
1932年2月初,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指派杨佐青到南满创建抗日武装。

杨佐青
杨佐青到吉林磐石后,与李红光组建了磐石游击队,任游击队政委。
1932年9月,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返回哈尔滨治疗。接替他的就是满洲省委的战友,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杨靖宇。
其实杨靖宇当时本名叫马尚德,为了稳定军心和迷惑敌人,就借了杨奠坤的“杨政委”这个称谓,改名叫杨靖宇,以杨佐青兄弟的身份,接任磐石游击队政委。
十年隐身搞谍报
1932年冬,杨佐青伤愈后,准备回磐石同老战友杨靖宇并肩抗日。
但此时,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日本以东北三省为跳板吞并全中国,继而觊觎苏俄的图谋越来越明显。
面对日本在东北和远东地区的步步紧逼,苏共急需获取日伪军的政治和经济情报。
虽然在九一八之前,应苏共的要求,国际反帝情报组织就开始在哈尔滨建立。
但依照目前形势看,这张情报网显然太薄弱了。
于是,北满省委再次选调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加入到国际情报组织,随后又选派了部分精干人员,前往苏联军事学校学习谍报业务。
1934年初春,在莫斯科西北郊森林中的苏军培训学校,迎来了一批新学员,其中就包括23岁的杨佐青。
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特工技巧、炸药制作、爆破技术、密码编制、发报、汽车驾驶、射击训练、格斗训练、地图绘制、独立野外生存等技能。
1934年冬天,在中苏边境的原始山林里,几个裹着厚棉衣的人,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进着。他们就是刚刚完成特工培训回国的中共特工。

学成归来
为了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中共满洲省委和苏联共产国际一起,以哈尔滨为中心,在齐齐哈尔、牡丹江、沈阳、大连等东北十几个城市建立了情报站,从而形成了遍布东北各地的反帝情报网。
整个情报网,统一接受中国国际反帝情报组的领导。
在这个组织下,有三个较大的情报组。
其中,以王东周为组长、杨佐青、庄克仁为副组长的哈尔滨情报组最大,业务也最繁杂。
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被称为“远东谍都”,各国势力汇聚。看似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敌我双方特工进行着的殊死搏斗。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哈尔滨
1935年,受苏军总参情报部指派,奔赴天津负责负责华北地区的国际反帝情报工作。
1936年1月,他又转到上海,负责上海地区的国际反帝情报工作。
在上海,为安全起见,杨佐青与其他情报人员接头的地点每次都不一样。不仅如此,每次接头或出去搜集情报,他们还会乔装成各种不同的身份。
杨佐青扮演过医生、商人、传教士,甚至还化装过女人。因为他的喉结不是那么明显,而且个子不是很高。
中国国际反帝情报组因工作出色,多次得到国际情报总部的高度评价和嘉奖。1937年2月,哈尔滨情报组荣获一等列宁奖章。
1939年11月,杨佐青独自一人乘轮船从上海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到达香港。
在香港半山罗便臣道的一幢洋楼里,杨佐青见到了从东京来的佐尔格领导的情报小组的交通员安娜。
安娜和杨佐青互通暗号后,打开旅行箱,将一捆金属棒交给杨佐青。金属棒都是空心的,里面装有30卷胶卷,上面记录着日本、德国的最新军事情报。
从1932年至1942年,杨佐青和他的国际反帝情报组,向莫斯科、延安和东北抗联发出情报4000余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2年9月的一天,按约定是杨佐青与国际情报总部远东分部领导人乔琪接头的日子。他在接头地点等到很晚,乔琪也没有出现。
他回到住处,刚进房门,房东喊他接电话,电话里传来乔琪焦急的声音:赶紧走!
杨佐青马上返回房间,匆忙收拾好东西准备转移。这时门外已闯进来几个持枪的日本便衣。

被俘
杨佐青就这样被捕了。
日本宪兵将他押解到虹口的日本宪兵司令部连夜审讯,杨佐青受尽酷刑,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最后因没有真凭实据,日本军法处只能以“反对皇军活动”的罪名,判处杨佐青8年徒刑,关押在提兰桥监狱。
在狱中,杨佐青曾严重缺血,经常昏厥,多亏狱友的关心照顾,大难不死。
抗战胜利后,杨佐青从国民党接手的日军监狱被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营救出狱。
历经种种磨难,杨佐青十分幸运地与原来的组织接上了头。后经陈云批准,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参加了解放哈尔滨的战斗。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由于隐蔽战线的性质,以杨佐青为代表的中国红色特工,胜利了不能表彰,失败了无法解释。有的同志直至牺牲了,也不能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
但正是他们的隐忍、牺牲和奉献,为我们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与杨靖宇的兄弟情缘
杨佐青做国际情报工作的同时,时刻牵挂惦记着抗联队伍的发展,关注着杨靖宇的信息。
当时,国际组织也通过特殊渠道为抗联队伍提供通信、情报、资金、物资等方面支持。
1934年9月,杨靖宇领导的抗联在吉林蒙江县活动,急需与共产国际中国组织取得联系,国际组织派德国女情报员乌尔苏拉·汉布尔格以美国伊文斯上海书店代理人身份进入“满洲”活动,克服重重困难,亲手将密码本交到杨靖宇手中,并为抗联修复好损坏的电台。
1940年2月底的一天,杨佐青在上海外滩执行任务时,看见一群日本侨民围着报摊兴奋地议论着什么,于是也买了一份报纸,展开一看,竟然是杨靖宇将军被杀害的消息。
杨佐青踉跄地回到住所,望着杨靖宇的照片失声痛哭,写下了“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的诗句,来纪念这位亲密战友。
1942年9月16日,杨佐青不幸被日本特务抓捕。日本宪兵将杨佐青押解到虹口区日本宪兵司令部,连夜审讯,杨佐青矢口否认自己是抗日人士,只承认自己做买卖拿佣金。因没有查到真凭实据,军法处开庭审判,判处他有期徒刑8年。
1945年抗战胜利,大家以为熬出头了,谁知国民党接手日军监狱后仍然关押“中共政治犯”。
这时候,杨佐青对看守说:“我是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的弟弟,为什么还不放我?”国民党慑于杨靖宇的威名,不得不对杨佐青另眼相看。
后来,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杨佐青被营救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