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4年后,偏安台湾的蒋氏父子便开始有意携旧部回归大陆,而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对台政策也由原来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了“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政策。
为了和平解放台湾,国共两党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双方也都曾派人进行过密谈,似有成功之意,但最终还是未果。
然而尽管如此,中国人民也从未放弃过解放台湾的决心。
之后,周恩来请张治中致信蒋介石,将我党的对台政策“一纲四目”告知于他。
所谓的“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则为具体的4条政策:
第一、台湾回归后,除外交权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其余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则悉数归蒋介石;
第二、台湾所有的军政、经济建设费用,如有不足之处,悉数由中央拨付;
第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时,也应充分尊重蒋之意见,协商确定后再进行;
第四、双方互不派特务,绝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实事求是地说,这四条是完全充分考虑到蒋介石的地位和声望的,我党广阔之胸怀实在令人佩服。
当然,为了使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在这之后双方也都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1965年7月,我党甚至与蒋氏父子商定好了回归的6项基本条件,其中还特意将“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写入这6条之中。
那么,为何要特意加上这一句呢?
原来,蒋介石这个人对江西庐山情有独钟,他尤为爱庐山美丽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
蒋介石在大陆时,曾有十三年的时间是住在庐山的,由此可见其对庐山之钟爱。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蒋介石在庐山办过军官训练团。
在这之后,他又多次在庐山上办公、居住,并在这里接见各方面政要和外国使节。
去过庐山旅游的读者都知道,在庐山上有一座“美庐”,其是庐山别墅的优秀代表。
该栋小楼,还与历史风云有着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还是国民党“围剿”红军计划的炮制,亦或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等等,都与这种小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美庐”便被国家没收,并改建成中共中央的招待机关,后来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包括1959年的“庐山会议”。
1956年10月的时候,毛主席在接见曹聚仁时说:
“我知道蒋介石很惦记他的家乡和他在大陆的一些房产,你可以到处走一走,顺便去那些地方看一看。”
曹聚仁作为当时国共两党的“联络人”,自然对这些事情非常上心,当月他就先上庐山,专门拍了一些“美庐”的照片。
之后,曹聚仁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并将这些照片附在里面。
曹聚仁在信中详细写道了人民政府对“美庐”的保护情况,里面的东西跟之前一模一样,就连宋美龄弹的钢琴也都摆放在原来的位置,总之一切照旧。
此外,曹聚仁在信中还给蒋介石出主意说:如果国共能重开谈判的话,你回大陆后主要的居住地应该是庐山,即“唯情势未定,留奉化不如留庐山,请仔细酌定。”
对此,曹聚仁也明确说道,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意思,也是中共高层的意思。
蒋介石在看完信和“美庐”的照片后,非常高兴,特意让曹聚仁向毛主席表达感激之意。
不久后,曹聚仁回到北京,向毛主席和周总理传达了蒋介石的态度。
毛主席听后,大方的表示: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大陆,庐山可以作为他养老的地方。
毛主席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1959年,毛主席上庐山开会时,发现工作人员准备凿去蒋介石在石碑上写的“美庐”二字,连忙制止,要求把蒋介石题写的这两个字保留下来。
正因如此,在1965年拟定的条件中,还特意将“庐山作为蒋办公居住地”写进去。
然而遗憾的是,在1966年的时候,大陆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蒋介石再次反悔,此事又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