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阿龙
排版 | 阿龙
电影中,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可谓晚清第一战神。
他仅用1600人,便成功攻下舒城,之后又连续攻下苏州、南京两座大城。
回到北京后,他被慈禧封为两江总督,赐黄马褂,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功臣,却还没来得及走马上任,便死在了兄弟姜午阳手中。
看似手足相残,其实无非是三位阁老的设的局而已。
问题来了,庞青云明明加封两江总督,受太后垂青,为什么还非死不可?
今天,我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1、过于理想化的庞青云电影中的庞青云,是个非常理想化的人。
他在流落荒村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军人。
跟着军队南征北战,他见惯了底层百姓的苦难,希望建立一个百姓不再挨饿的世界。
为此,他找到有同样理想的赵二虎、姜午阳,三人结拜,一起踏上了从军之旅。
说起赵二虎这个人,他的想法和庞青云如出一辙,只是为人耿直,更不懂弯弯绕。
他认为,想救穷人,就应该开仓放粮,能救一个是一个,无论敌人还是兄弟。
庞青云却认为,人多粮少,在粮食有限的情况下,就应该权衡利弊,优先救自己的兄弟。
其实庞青云的想法没错,在能力有限的时候,就应该先让自己人吃饱。
这样,才有继续往上爬的力气,等到自己地位越来越高,自然就能救更多的人。
庞青云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在被加封两江总督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当地百姓免除赋税。但赵二虎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救人就是救人,不应该掺杂其它目的,庞青云所谓的权衡利弊,无非是打着救人的幌子,往上爬罢了。
由于理念不同,这也为之后的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笔,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确定了理想,庞青云是怎么做呢?
他先踩着三位阁老的肩膀,成功坐上两江总督的位子。
然后甩开他们,正式开始对南京的经营。
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惹恼了三位阁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双方理念不同。
2、三位阁老的暗中布局电影开始,庞青云立下投名状,表示愿意带1600人攻打舒城。
姜公见庞青云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主动伸出橄榄枝,将何魁的魁字营交给他调遣。
说是听他的命令,其实何魁,就是姜公安插在庞青云身边的间谍。
如果庞青云听话,为自己所用,自然最好,如果不听话,随手铲除就好了。
可见,这时的三位阁老,并不认为庞青云能做大,只将他当成一枚棋子,许以些许好处。
却没想到,庞青云胆大心细,竟然踩着他们的肩膀,直接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
此时的庞青云,如果肯乖乖和三位阁老合作还好,但很显然,他有自己的打算。
三位阁老一直在借战争之名,替自己敛财,在朝中发展势力,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庞青云却想早点结束战争,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如此想法,毫无疑问是断了三位阁老的财路。
三位阁老是什么人,他们是朝廷重臣,为官多年,在朝中的积累,决不是庞青云能比的。
正所谓,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既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公自然不会任由庞青云做大,因此才要除掉他,一场针对他的布局,正式拉开帷幕。
3、设局三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是狄公,他以赵二虎私分朝廷军饷做威胁,要求庞青云铲除他。
这一招,可谓用心相当险恶,如果庞青云杀掉赵二虎,就是不顾兄弟情,无情无义。但如果不杀,私分朝廷军饷的罪名就算坐实了,庞青云非但做不成两江总督,怕是还要坐牢。
无论怎么选,狄公都能达到铲除庞青云的目的。
偏偏庞青云还不能不选,狄公的计策,可谓当世第一阳谋。
正如庞青云对自己的评价,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做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回到南京后,庞青云还是杀死了兄弟赵二虎。
这件事被三弟姜午阳得知,他在庞青云上任那天,带着刀去为二哥报仇。
最终,庞青云倒在了姜午阳的脚下,而姜午阳则因为杀害朝廷命官,被判凌迟处死。
反观幕后黑手三公,刺杀庞青云时,他们就坐在阁楼上,云淡风轻的喝着茶,谈笑间决定了庞青云的生死。
被封两江总督,给庞青云造成了一种错觉,自己已经能和三公抗衡,实则不然。
三公在朝廷经营了多少年,势力早已遍布各处,甚至连太后都要受他们掣肘,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庞青云能比的呢?
况且,在要求减税的时候,庞青云就已经得罪了太后。
要知道,赋税是朝廷的根基,何况是最富裕的两江地区,庞青云此举,可以说是动了大清的根基,这种事,只能太后赏赐,做臣子的是万万不能提的。
但太后却没有拒绝,而是答应了庞青云的请求。
因为她知道,庞青云的要求已经得罪了三公,即使她不出手,三公也会提她解决掉庞青云。
得罪了太后,又挡了三公的财路,所以才说,庞青云非死不可。
可以说从他提出减免赋税的那一刻,他的下场就已经注定,唯有一死。
庞青云如果真的聪明,就不应该过早暴露锋芒,而是应该藏拙,跟在三公手下,先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做大,能够跟三公平起平坐的时候,在实现理想也不迟。
三公是何等的人物,他们又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在未来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存在呢?
因此,即使庞青云位高权重、受太后垂青,依旧非死不可。
一部《投名状》,将晚清官场的尔虞我诈体现的淋漓尽致,朝廷大员们只顾着为自己牟利,丝毫不及百姓的死活,慈禧也对此装聋作哑,只顾自己享受。
这样的朝廷,能不灭亡吗?
太后垂青,就是取死之道,满清未年,地方汉人督抚借围剿太平天国坐大,和满清中央离心,地方势力中彻底投靠慈禧太后之人,基本上都是汉族督抚的眼中钉,肉中刺。
位置都没坐稳。就跟老板讲条件能力又强。
打完南京以后,庞青云秀了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
三公的对话里不是说了吗?南京这种重地,怎么可能交给外人打理?别说庞当时要做孤臣,就算他跟在三公下面听听话话,南京也就给庞过把瘾而已,那个位置坐不久的
狄者,戎狄也。指的是满清贵族。姜者,疆臣也。应该指的是汉族总督疆臣。陈者,臣也。应该指的是中枢大臣,没啥兵权。
免税这建议不错,下辈子记得就不要再提了。
庞青云不懂政治。他既然目光在政界而不是军界,其实像二虎这种只有他镇得住的理想主义二愣子正好替他控制军队,死脑筋的姜武阳就替他管宪兵。山字营交给二虎带,既不会失控也不会反过来节制他。他本人拿功劳顶私分军饷的罪。朝廷为了稳定和示范效应再怎么也得给他一个过得去的位置。有二虎在,朝廷不想江南再次动乱就不能动他。他按自己的想法把江南治理好了,筹集军费把山字营做大做强。那时候别说两江总督,就是实际上的江南王也不是不可能。
我比他们更卑鄙无耻
这电影被低估了
错了,当他求免税的时候,就表明不和太后一个阵营了
三公要他死,太后也留不得他
背景刺马案:三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天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汉人的军事力量首次超过满族军队,江南地区实际掌握在这些汉族重臣手里,江南互保条约也已经形成雏形,慈禧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与这些重臣之间的较量多次失败,刺马案就是其中之一
刺马案
第一战神?
只是还原一下刺马案而已!别想的那么复杂!
进一步也是死,退一步也是死
你看过电影吗?赵二虎说降了守城的太平天国将领,但是庞青云杀降。故事原型是刺马案和李鸿章杀降加工后的呈现。
连左良玉都晓得乱世兵灰越多话越大声[呲牙笑]
主要是解散士兵了,山字营后期既然能拿下南京,那么在长江以南就能随便打,不解散谁敢杀他。太平天国以后清政府已经经历不起折腾了。
不都一样
无论啥年代,这套理论都适用。
瞎扯什么,这是刺马案
庞青云要想成功唯一办法参加革命[得瑟]
阁老?
你特么又知道了
主要还是那一句:免了三年赋税,利你的了,名你还想得?你当朝庭是摆设吗?
错就错在相信朝廷,相信慈禧,没想明白百姓的利益和朝廷利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致命原因:自古奸情出人命[得瑟]
一介武夫
圈子
拥兵自重才是出路
《刺马》
满清十大酷刑
这是一部好片子
指出一出错误:何魁没有被庞青云节制过,被派遣的好像叫什么彪的,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