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眼前的蒙宋钓鱼城之战,为何拯救了远在万里之遥的欧非大陆

枫叶评史 2024-12-27 11:32:00

1279年,南宋再一次重蹈了北宋灭亡的悲剧,100多年的国祚在蒙古人的猛烈攻击之下寿终正寝。

伴随着南宋的灭亡,坚持抗击蒙古30余年的钓鱼城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这一年,守将王立走出了城门,答应了忽必烈“只要投降,不杀一人”的招降条件。

这座历史上建城时间极短,但却用它的一生抗击蒙古人的著名城池,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忽必烈遵守了他的诺言,没有屠杀城中的任何一个百姓,可是,王立却不能容忍自己投降的举动。在他的带领之下,剩余的36名守城之将纷纷自尽而亡。

钓鱼城的陨落,敲响了南宋灭亡的丧钟,可远在万里之外的欧非大陆也受到了此战的深刻影响。

南宋抗击蒙古历史之悠久,态度之坚决,措施之强硬,是蒙古征伐世界过程当中鲜有所见的。

彼时,地球另一侧的阿拉伯半岛正在经历着蒙古大军的第3次西征,蒙古人的远征军打算跨过埃及,进入非洲大地,同时也想着深入多瑙河地区,继续向西欧平原挺进。

但这些完美的作战计划,在钓鱼城之战进行的过程当中戛然而止。

远在万里之遥的征战部队,不仅大将迅速回到了蒙古草原,就连主力也一同回迁。

可以说一场钓鱼城之战覆灭了南宋,却拯救了整个欧非大陆。

那么,宋蒙之间在钓鱼城到底进行了一场怎样的战争?为何它会影响万里之外的欧非大陆?

1234年,南宋与蒙古南北夹击之下,金国正式灭亡了,南宋报了历史之仇,心中自然无比畅快。

也正是在这一年6月,宋理宗做出了收复三京的决定。

南宋军队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就成功把旧日三京收回了手中,但也正是这场收复战招来了蒙古人的记恨。

刚刚登上大汗之位不久的窝阔台,发动了对南宋的灭国之战,两国从此陷入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当中。

这场实力差距十分悬殊的战争,一直以蒙古进攻为主,南宋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抵御蒙古人的疯狂进攻。

蒙古人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对南宋的作战上,更体现在它是一边发动着南宋之战,又在欧亚大陆另一侧发动着两次持续不断的西征。

从这里可以看出,蒙古人的强大之处,同样也可以看出南宋的实力一样不可小觑,它不像欧亚国家那么轻而易举的就被击败。

另外,蒙古帝国在东张西扩的过程当中,一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存在,那便是大汗时常死在岗位之上,继而引发汗位的争夺。

如此一来,便影响了各地战争的进行,因为贵族们都要匆忙赶回蒙古汗庭去争夺汗位。

拔地而起的钓鱼城

成吉思汗1227年去世之后,大汗之位本应由拖雷继承,因为蒙古人的传统便是由小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成吉思汗在临死之前却指定了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

40天的库里台大会对这一事情争论不休,最后,还是拖雷主动退出才成就了窝阔台的大汗之位。

窝阔台之后的贵由、蒙哥也经历了汗位交接的跌宕起伏,直到蒙哥继承大汗之位之后,蒙古人对南宋的攻势才正式展开了。

1257年,在蒙哥的主持之下,灭国之战在南宋身上上演。

这一次猛哥兵分四路,从南宋边境各个方向向它的都城临安发起攻击,而蒙哥亲自率领的蒙古大军则出现在了四川地区,准备拿下四川之后顺江而下,荡平江南地区。

南宋既然能在蒙古人的征伐之下存活如此之久,那它的实力与谋划自然也不同凡响。

1240年开始,南宋四川的防线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彭大雅在合州设防之时,钓鱼山上就出现了建造新城池的一幕。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到1254年时,钓鱼山上的钓鱼城已经初具规模,城池面积有2.5平方公里,城中有水眼水井105处之多。

从四面八方涌来抗击蒙古人的军民也多达十数万,这里俨然已成为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

蒙古方面也自然清楚钓鱼城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攻取钓鱼城的难度。

他们采取了孤立的措施,从外围将钓鱼城的保障全部打掉,与此同时也阻断了宋朝对钓鱼城的支援。

虽说5个多月的作战钓鱼城依然岿然不动,但它的外围已经彻底丢失,前来运送给养的宋朝船队也被蒙古人击退。

1259年2月3日,见战事没有起色的蒙哥,亲自到钓鱼城前线督促蒙古军队攻城。

从这个月开始,蒙古人在钓鱼城下逗留了长达5个月之久,虽然他们多次攻上城头,但都被钓鱼城的守将击退。

屡战屡败的困顿以及炎炎夏日的到来,使得蒙古军队出现了军心浮动的情况,面对手下将领的劝阻,以蒙哥为首的蒙古悍将自负不已,势必要拿下钓鱼城。

接下来的战事已经远远超过了蒙古人的掌控,它的前锋大帅汪德臣在劝降的时候被钓鱼城的飞石击中死亡。

这对蒙古士气又是一个巨大的挫败,可蒙古却不管这些,依然督促军队进攻,甚至在城外修起了督战台,自己亲自登高指挥。

虽然他是蒙古帝国的大汗,但上天并没有眷顾他,钓鱼城飞来的巨石同样击中了蒙哥。

最终,他在7月27日死在了钓鱼城一线,蒙古军队因群龙无首开始撤退。

蒙古大汗的死亡诅咒在蒙哥身上应验,进而发生了蒙古贵族围绕大汗之位争斗不已的情况。

忽必烈、旭烈兀等人都参与了争夺,而经过权力的斗争,忽必烈成功了,他成为了蒙古的大汗。

但登基之初,整个局势并不稳当,为此他又花了多年的时间整合政权,掌握权力。

1279年,断了多年的宋蒙之战又正式打响了。

面对钓鱼城,忽必烈没有执行蒙哥临死之前要求屠城的安排,反而向守将王立提出了只要投降不杀一人的招降条件。

此时的钓鱼城经过多年的抗战已经破败不堪,更为关键的是城中的军民伤亡惨重,已经无力再抵挡卷土重来的蒙古大军,思索再三之后,为了城中百姓着想王立出城投降。

百姓得以保全,但王立却不能容忍自己的投敌行为,回城之后与众将一起拔剑自刎。

至此,钓鱼城之战结束,蒙古人顺利完成了灭亡南宋的计划。

之所以说钓鱼城之战影响了远在万里的欧非大陆,那是因为蒙哥死亡之后,远在西征路途上的旭烈兀急匆匆的从阿拉伯半岛赶回了蒙古草原,要与忽必烈等人展开争夺。

他的回归不仅带回了众多的主将,就连随他一同征战欧洲的军队也回到了蒙古。

此时蒙古人已经攻击到了埃及的边境,下一步就要通过埃及进入非洲。

正因为这份微妙的历史影响,钓鱼城之战被赋予了“上帝折鞭之处”的称号。

这场战争彰显了国人的护国情怀,更是以王立等将领为代表,阐释了中国人的爱国思想。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