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探索家
清明节临近,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街头巷尾弥漫着蒿菜的清香,一种象征春天味道的传统美食——清明粑,正悄然登场。对于当地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道小吃,更是一种承载了岁月记忆的情感纽带。

在清晨的薄雾中,松桃恒丰生态园里一片忙碌。杨显慧和几位村民正提着竹篓,在田间地头寻找最新鲜的蒿菜。春季的蒿菜嫩绿鲜活,散发出一股独特的草本香气。对于制作清明粑的人来说,选材是关键,只有这个时节的蒿菜才能赋予清明粑最正宗的风味。没过多久,杨显慧的竹篓里已经装满了翠绿的蒿菜,带着晨露的新鲜感。

回到厨房,村民们开始处理采回的蒿菜。洗净、焯水、捣碎,伴随着蒸汽腾腾的热气,空气中充满了蒿菜特有的芳香。接着,他们将煮好的蒿菜与糯米粉、粘米粉混合,慢火熬煮约三个小时,直到形成柔韧有弹性的面团。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是时间与耐心的考验。

清明粑的内馅同样讲究。松桃人喜欢在馅料里加入猪肉、豆腐、盐菜、大蒜等食材,将它们炒制入味,再包入蒿菜面团中,最后揉搓成大小均匀的糕团,放入蒸笼蒸上十五分钟。待蒸汽散去,软糯清香的清明粑便跃然眼前。

在松桃,清明粑不仅是家家户户的节日美食,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如今,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兴起,清明粑的销售方式也在悄然改变。松桃恒丰生态园的店长刘聪便紧跟潮流,开启了线上直播,一边介绍清明粑的制作过程,一边与观众互动。“大家好,我们正在做的是传统蒿菜粑,馅料选用了新鲜的猪肉、豆腐和盐菜,喜欢的朋友赶紧下单。”直播间的氛围热烈,屏幕上一连串的订单提示,显示着观众对这道特色美食的认可。

市民龙伟听闻朋友推荐,特地赶来品尝。他刚咬下一口,便忍不住点头赞叹:“味道很香,口感软糯又有嚼劲,我准备买上四十个带回去给家人尝尝。”像龙伟一样的顾客不在少数,每到清明节前夕,松桃的大街小巷便涌现出采购清明粑的身影,有些人甚至一口气买上百个,寄往外地的亲朋好友。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清明粑的销量也逐年攀升。据刘聪介绍,今年预计清明节期间,店里能卖出两万多个清明粑,销售额可达四万多元。这个小小的糕团,不仅承载着松桃人的味蕾记忆,也逐渐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一部分。

或许,这就是清明粑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归属感,一种每年春天都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在蒿菜的清香中,人们品味着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时光的味道,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