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家5代人住日军炮楼58年,因墙体太厚,耗费20年才通上暖气

在雨中绽放 2024-11-02 17:57:24

在山东的某个小村庄,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家五代人居住在一座日军炮楼里,整整58年。

想象一下,坚固的墙体厚达数尺,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却也让这家人历经艰辛,整整耗费了20年才让暖气顺利通上。

这个充满岁月痕迹的地方,究竟承载了怎样的记忆与秘密?为什么他们选择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中生活?

战火余烬中的新生

一九三八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日军在山东青岛李沧区修建了这座炮楼。它有着厚达七十二厘米的坚固墙体,由大量花岗岩砌成,是一座典型的军事防御工事。

当时的日军绝不会想到,这座为战争而生的建筑,在和平年代会成为一个中国家庭温暖的居所。战后,这座炮楼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静静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新的主人赋予它新的生命。

这座炮楼的建造工艺极其考究,每一块花岗岩都经过精心打磨,完美契合。炮楼呈六边形设计,便于全方位警戒,四周开有射击孔,顶部设有瞭望台。

那些冰冷的石头上,仍能看到当年工匠们的斧凿痕迹。战争结束后,很多类似的军事设施都被拆除,但这座炮楼因其特殊的建筑价值得以保留。

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后的最初几年,炮楼一度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临时办公场所。那些密密麻麻的弹孔见证着战火的激烈,每一处伤痕都是历史的烙印。

李沧区的城市改造中,决定将这座建筑保留下来,既作为战争的警示,也为了探索和平年代对这类特殊建筑的新用途。

当时的城建部门还特意请来专家评估了建筑结构,发现这座炮楼的地基稳固,主体框架完好,完全具备改造成民用建筑的条件。

命运转折的一九六二

一九六二年的春天,在住房极度紧张的年代里,孙从孝一家人的生活迎来了重大转折。当时的他们,一家十二口人挤在一间仅有二十平米的职工宿舍里,生活异常拥挤。

单位得知他们的困境后,决定将这座保存完好的炮楼分配给他们。面对这座外表粗犷的建筑,全家人心情复杂。

分配炮楼的决定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单位里有多个家庭都在申请住房,最终考虑到孙从孝家庭成员最多,且他在工厂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才将这处特殊的房产分给了他们。

孙从孝的母亲坐在炮楼门口的石阶上,默默流泪。她说,这是他们家自打解放后第一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炮楼三层共有一百二十平方米,虽然远比不上现代化的住宅楼,但对于当时的孙家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喜事。

那个年代,能住进砖石结构的房子,在李沧区也是少有的。尽管炮楼的军事设施带来诸多不便,但全家人都憧憬着未来的新生活。

孙从孝的大哥还专门请了一位木匠,帮忙设计了房间的隔断方案,既保证私密性,又不影响采光。

艰辛岁月里的坚韧

从一九六二年入住开始,孙从孝便开始了对炮楼的不懈改造。他们填平了坑洼不平的地面,改造了窗户,粉刷了墙壁。

一九七五年,孙从孝迎娶了在服装厂工作的魏爱琴,这对新人的到来为炮楼注入了新的生机。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利用炮楼外墙的弹孔,巧妙地引入了自来水管道。

但最让一家人困扰的是供暖问题,冬天时只能靠烧炭取暖,而密不透风的环境又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改造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电路安装。由于墙体过厚,普通的钻头根本无法穿透。

孙从孝跑遍了青岛的五金店,终于找到了一种进口的金刚石钻头。他和几个兄弟轮流操作,整整花了一个月才打通了必要的线路槽。

魏爱琴嫁来后,为了让这个特殊的家更温馨,她将自己的嫁妆全部用在了房屋装饰上。

每到春节,她都会特意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的装饰品,让这座灰色的建筑充满生机。七十年代末,他们还在炮楼顶部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种植些葱花韭菜,既美化了环境,又改善了伙食。

邻居们看到炮楼的变化,都说孙家人不愧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能把战争的遗迹改造得如此温馨。

二十年的暖气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青岛市开展了全市居民楼供暖工程。对孙从孝一家来说,装上暖气成了最大的期盼。然而,炮楼特殊的结构让这个愿望变得异常艰难。

施工队多次勘察后都摇头离去,厚实的墙体成了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孙从孝没有放弃,他不断地找相关部门协调,终于在二零一二年,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努力,炮楼里终于通上了暖气,温暖的热气涌进每个房间,也温暖了全家人的心。

这二十年的追求过程,见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通家庭的坚持与智慧。孙从孝保留了厚厚一叠申请材料,其中有十七份不同的改造方案,每一份都凝聚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位退休的暖通工程师,他专门研究了炮楼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套独特的供暖系统设计。

这个方案采用了特制的细管盘管,通过原有的通风口走线,既保证了供暖效果,又不破坏建筑结构。安装工程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社区的工程队和居委会都给予了特殊支持。

当第一股暖气升腾起来的那一刻,已经年过花甲的孙从孝老泪纵横。他说,这不仅是一场供暖工程,更是一个小家庭追求幸福的心路历程。

岁月长河里的深情

二零零四年,在房改政策的推动下,孙从孝正式买下了这座承载着全家记忆的炮楼。二零一五年,虽然搬进了市区的新房,但这座炮楼始终是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直到二零二三年,已经年迈的孙从孝夫妇仍会时常回到炮楼,静静地坐在那里,回味往昔岁月。这座炮楼见证了孙家三代人的成长。

孙从孝的孙子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现在已经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他说正是这座独特的建筑激发了他对建筑的兴趣。

二零一八年,李沧区将这座炮楼列入了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不仅因为它的军事历史价值,更因为它展现了一段特殊的民居改造史。

每年都有不少建筑专业的学生来此参观,研究战时建筑的民用改造案例。孙家将炮楼的一层辟为了小型展览室,陈列着这些年来的老照片和家庭物件,成为了社区的一处文化地标。

二零二二年,当地电视台还专门制作了一期专题片,记录这座炮楼和孙家的故事。街坊们都说,这哪里是什么炮楼,分明是孙家几十年来用心经营的"爱的城堡"。

《——【·结语·】——》

五十八年的光阴,在这座特殊的建筑里悄然流逝。它见证了一个家族五代人的兴衰,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从最初的无奈选择,到后来的深深眷恋,孙从孝一家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一座冰冷的军事设施改造成了充满温情的家园。

这座炮楼不再是战争的象征,而成为了一个见证爱与坚持的历史印记,永远屹立在青岛这片土地上。

0 阅读:0

在雨中绽放

简介: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