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1业绩暴雷:净利暴跌71%背后的危与机

中原财立方 2025-04-23 21:27:27

美国东部时间4月22日盘后,特斯拉交出2025年一季度“最惨”成绩单:营收同比下滑9%至193亿美元,净利润暴跌71%至4.09亿美元,创近三年最大跌幅。然而,这份惨淡财报却意外引发股价盘后大涨超4%,市场情绪在马斯克宣布“减少政府工作专注特斯拉”的表态中反转。冰火交织的数据背后,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正经历转型阵痛与战略突围的生死时速。

核心业务全面承压

财报显示,特斯拉一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同比骤降20%至139.67亿美元,毛利率跌至12.5%的历史低点。若剔除5.95亿美元碳积分收入,汽车业务实际毛利率恐跌破10%。交付量同步下滑13%至33.67万辆,主力车型Model Y生产线升级导致的全球四座工厂停产、市场竞争加剧引发的降价促销,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地缘政治。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零部件加征10%关税,导致特斯拉单车成本增加约1200美元,而欧洲对华电动车加征最高36%关税,迫使柏林工厂产能被迫承接订单却交付周期拉长至12周。马斯克在电话会上坦言:“关税已成为低利润率企业的沉重负担”,但其强调特斯拉本地化供应链已覆盖65%的北美产能。

区域市场剧烈分化

中国市场成为财报唯一亮点:上海超级工厂Q1交付17.2万辆,其中国内销量同比增长28%,金融政策与保险补贴组合拳效果显著。但隐忧犹存——比亚迪同期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45%,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欧洲市场则遭遇“滑铁卢”:交付量同比腰斩49%,德国、荷兰等核心市场跌幅超50%,大众ID系列182%的增速对比下,特斯拉份额从12%缩水至7%。美国本土市场同样阴云笼罩,未披露具体数据的14.5万辆交付量被指存在15%同比下滑。

技术博弈决定生死牌

面对传统业务颓势,特斯拉将筹码押注在三大技术突破:

FSD V商业化: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已在美国推送,但大雨环境接管率过高、订阅率不足15%的现实,让马斯克“2026年自动驾驶贡献主要利润”的豪言显得底气不足。

Model 2成本革命:采用4680电池和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平价车型计划上半年投产,生产成本较Model 3降低40%,但供应链向泰国、墨西哥的转移暗藏产能风险。

Optimus人形机器人:年底前数千台机器人进驻工厂的计划,被摩根士丹利视为“具身AI”价值爆点,但量产百万台的目标需跨越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变现双重门槛。

估值分歧加剧市场波动

当前特斯拉前瞻市盈率高达85倍,远超比亚迪(21倍)和蔚来(34倍),但自由现金流同比锐减81%至2.3亿美元,凸显高估值与基本面的背离。多头机构仍坚信其AI与能源业务潜力,大摩维持430美元目标价;空头则警告若Model 2延期或FSD落地受阻,股价或再跌30%。

马斯克的“回归”与困局

“从5月起,我将大幅减少政府效率部工作。”马斯克的此番表态直接刺激股价反弹。但品牌形象的修复远非易事——欧美多地爆发的反马斯克抗议已造成充电站破坏与销量流失,分析师估算政治争议导致Q1至少损失3万辆订单。

观察

特斯拉正站在技术革命与市场现实的十字路口。短期看,二季度柏林工厂产能爬坡、FSD订阅率提升及关税政策动向将成关键变量;长期而言,其能否在2026年前兑现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承诺,将决定万亿市值的成色。正如马斯克在电话会尾声的叹息:“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星辰大海仍在远方。

0 阅读:0

中原财立方

简介:价值未来的观察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