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免费领鸡蛋"的吆喝声在社区门口响起,一群老人熟练地掏出手机扫码。这个看似寻常的线下场景,正成为撬动万亿银发经济的隐秘入口。北京国科优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科优选")通过全国5000余家合作门店构筑的"地推铁军",将"扫码-拉群-直播-变现"的商业模式打磨成精准围猎老年人的闭环系统。
"这不是简单的销售欺诈,而是系统性收割老年群体注意力的商业模型。"复旦大学教授向中原财立方表示,私域流量+直播带货+社群运营的三重架构,正在老年消费市场形成新的监管盲区。
流量围城:从鸡蛋到私域帝国的商业密码
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成立于2021年底的企业,通过中科特医和华药天下两家母公司,构建起覆盖健康食品、日化用品的全品类供应链。其2024年参保人数仅5人的轻资产架构,与宣称的"全国3000个直播站点"形成强烈反差。
"每个鸡蛋成本0.5元,获客成本不超过3元。"曾在国科优选担任区域经理的王明(化名)向中原财立方透露,地推团队会通过三次免费礼品发放完成用户筛选:首次扫码领鸡蛋筛选触网老人,二次听课领挂面锁定活跃用户,三次消费满99元赠花生油圈定高净值客户。
这种漏斗式筛选机制背后,藏着精准的用户画像系统。河北某门店的"家人健康课堂"群规显示:禁止45岁以下人群入群、连续三天不听课者踢出、消费金额不足者取消红包资格。通过200余个标准化话术模板,将老年人导入完全封闭的私域直播间。
认知囚笼:直播间里的多巴胺经济学
"家人们看这个肽分子结构,只有我们的技术能做到小分子穿透……"在某场被录屏取证的直播中,主播手持看似专业的分子模型,将普通蛋白粉包装成"诺贝尔奖技术"。屏幕下方,"托儿"账号不断刷出"血糖降了""关节不痛了"的"见证",配合0.1-1元的红包雨,构建出认知强化回路。
清华大学行为经济学实验室的监测显示,此类直播间的"峰值刺激"设计每3分钟出现一次,包括健康危机警告、限时优惠、情感关怀三个要素。"这相当于每180秒完成一次多巴胺刺激循环。"实验室主任郑烨指出,老年群体对即时反馈的敏感度是年轻人的3.2倍。
高价策略反而成为信任背书。中原财立方对比发现,某款"GK小分子纯肽"售价398元/盒,其备案信息实为固体饮料,而同类产品市场均价不超过80元。中国保健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老年群体为"功能性食品"支付的平均溢价率达427%。
银发金矿:万亿市场的监管困局
这个隐秘帝国正在疯狂扩张。据业内人士估算,国科优选单月GMV(成交总额)已突破8亿元,复购率维持在67%的高位。其商业模式的真正风险,在于将医疗行为非标化——多位消费者反映,有"健康顾问"指导患者停用降压药改用"肽片"。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透露,由于私域直播内容瞬时性强、取证困难,加上老年人普遍不愿配合调查,2023年接到的327起相关投诉中,立案率不足15%。更严峻的是,该企业通过分散式供应链(全国67个代工厂)和云端数据存储(服务器设在境外)构建起防火墙。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教授认为,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数字化鸿沟,类似商业模式的野蛮生长暴露监管体系的结构性缺陷:"现有《电子商务法》对私域流量的约束存在真空,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尚未将数字消费欺诈纳入专项治理。"
记者实地探访总部时发现,在这个精心设计的银发生意局里,免费鸡蛋撬动的或许不仅是老年人的钱包,更是一个时代的伦理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