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时候,方志敏英雄被国民党反动派狠心地杀害了,他死后到底被埋在哪儿,这事儿一直是个谜。等到新中国建立起来,党中央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方志敏烈士的遗骸。为了这事儿,江西省专门组了个小组,开始四处打听和寻找。
调查小组在找线索时,意外发现了一张方志敏在刑场的照片,心想照相师可能了解内情。他们便开始到处问人,费了好大劲,终于把那名照相师给找到了。
但遗憾的是,照相师回想起,国民党反动派曾把他带到刑场附近的一个沙窝地,可他具体在哪儿也不清楚。不过,照相师对方志敏遇害时的情景有印象,那就是他脚上还戴着脚镣。这让他当时挺纳闷,因为通常犯人在被处决前都会把脚镣去掉,方志敏却是个特殊情况。
尽管我们还没确切找到方志敏遗骨的地点,但好歹是拿到了新的消息,事情总算是往前迈了一步。
后来,调查队走访了好多当地的居民,有些人说,国民党那边是用一个很简陋的棺材把方志敏给葬了。
不过,这事儿到这儿就卡壳了。正当调查组一头雾水的时候,有人给了个消息,说知道当年管方志敏那看守所的所长凌凤梧的情况。想着他既然是所长,肯定知道点什么,调查组赶紧跟上面说了,没过多久,就找到了凌凤梧的踪迹。
凌凤梧呢,他是浙江金华一个卖布商人的儿子。1927年的时候,他加入了国民党。到了1935年,他被调到了绥署军法处看守所,当上了所长。那时候,方志敏已经被关进了这个看守所里。
调查人员上门来访,凌凤梧就把自己所了解的一切都讲了出来。
凌凤梧说,方志敏被抓进看守所后没多久,就被安排到了里面的特殊房间。那房间里头,住的大多都是国民党里的大官儿犯人,还有一些国民党认为是“捣乱分子”的人。
方志敏被关的屋子跟凌凤梧就隔了一个小天井,所以凌凤梧每晚查岗时,都能瞅见对面牢房里方志敏开着灯,埋头看书、写东西。到了半夜,凌凤梧又溜达一圈,发现方志敏还是在那忙活,一点没打算歇着。
有时候,凌凤梧会和方志敏聊上几句,因为方志敏说的那些话总能让他学到不少东西。
凌凤梧对方志敏特别佩服,心里也很同情他。当他瞧见方志敏脚上那副沉甸甸的脚镣时,就直接跟上头说,能不能给换个轻点儿的。
而且,凌凤梧还悄悄地帮方志敏,把他狱里头写的稿子带给鲁迅先生,正因为这样,方志敏的那些遗留下来的作品才能保存到现在。
不过,上头最终还是察觉到了凌凤梧和方志敏之间的瓜葛。方志敏遇害的那天,上头的人在凌凤梧屋里翻出了方志敏写给他的小纸条,凌凤梧因为这事被关了足足三天三夜,最后还被革了职。至于方志敏到底被埋哪儿了,凌凤梧也是一问三不知。
调查队挺沮丧的,但没办法,只能接着找。到了1957年,南昌下沙窝那地儿,江西代纤厂开始建厂挖地基,没想到在地底下挖出了一副戴着铁镣铐的尸骨。调查队觉得,这很可能就是方志敏的遗骸,于是赶紧找来了凌凤梧来辨认。
凌凤梧一眼就瞅出来了,这副脚链子正是他以前为了帮方志敏说话,结果换来的那副。这下子,方志敏的尸骨总算是被寻着了。
凌凤梧早年曾给国民党干过活,到了全国进行“肃反”那会儿,按理说他是该受点处分的。不过党组织念在他对方志敏不错,还帮过忙辨认烈士的遗骨,就决定不再追究他的责任了。
在十年动荡那会儿,凌凤梧不幸被扣上了“右派”的标签,没多久就因为这事儿病倒了,最终离世。
凌凤梧活着的时候,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他一走,老婆王玉琴心里头更是煎熬。到了1985年,王玉琴实在是没法子了,听说方志敏的亲弟弟方志纯在江西当书记,就拿起笔来,写了封信向他求救。
方志纯没多久就拿到了那封信,他琢磨着凌凤梧在方志敏的引导下,开始对革命有了同情心,还干了些好事,按照相关政策,应当给予他一些关照。
从那以后,王玉琴每个月都会拿到一笔生活补助,日子好过多了,不再那么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