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亦玫写给女儿的3句话就懂,人生难得圆满,但人间值得一来

陈哥文化 2024-06-27 16:21:32

《玫瑰的故事》里,黄亦玫与方协文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方太初”。这个名字听着就蛮大气的,就是不像女孩名,黄振华干脆开玩笑说“听起来像个道姑”。

还别说,太初这个名字还真与道家有关系。它的出处被孩子的姥爷点出来了,来自 《庄子·天地》里的一句话:

“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黄父解读说:“太初即万物初开,无名而宏大,寓意她未来会有一颗宽广的心胸。”

这一解读,确实很符合黄亦玫本人的风格,也可见她对女儿的期待。

实际上,在黄亦玫写给女儿的3句(段)话里,也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种期待,也很能激发我们的共情。

第一句,方太初出生的时候,黄亦玫这样写道:

“我亲爱的女儿,

今天是你与我第一次告别

你告别了我的身体,

迫不及待地来到这个世界。

从此以后,我再也无法用身体保护你

把你跟这个世界隔开了,

一想到这点就让我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担心,

与这种失落和担心相比,

生产中所有的疼痛都不值得一提。

我是你的妈妈,

可我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极为有限,

你却给了我那么多,

只要你存在就能让我感到幸福。

世界很大,人穷尽一生也难探知一二。

我的女儿,决定生下你,

是因为我发自内心的认为,

不管是苦是甜,人间值得一来。

这实际上打破了一个惯常的认知。我们往往把“苦”“甜”对立起来,即承受“苦”,享受“甜”,而黄亦玫强调的,是不管苦还是甜,都把它当作人生必有的体验去“享受”。

就如,黄亦玫在爱情面前,往往全情投入,也因此会受伤,但她享受到了相爱的过程的热烈,当这种爱逝去了,也不会因此恨谁,因为已经享受过了,或者说这恰好反衬出了相爱之时的美好。

如果因为怕失爱所以不敢爱,因为怕苦所以不敢品尝甜,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句,黄亦玫和方协文离婚的时候,黄亦玫这样写道:

小初,你第.一次听到离婚这个词的时候刚刚四岁。

很多人劝我不要让你过早了解成年人的世界,

但我选择对你坦诚,希望你跟我一起接受生活的改变。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词有不同的认知,

我认为的离婚只是一段关系的终止,

而不是人生的失败。

这又是打破常规认知的。

我倒想起了《我的阿勒泰》里张凤侠的话,她被男友背叛,牧民朋友关心她,她却说,“一个男人跑了就跑了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男人没了再找一个就好了嘛”。

婚姻关系,很多不是靠爱情来维系的,而往往是爱情以外的考量。而在黄亦玫看来,有爱情可以选择结婚,没爱情了离婚不是很正常吗?

这不是成功与失败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爱情的问题。

既然没有爱情了,那就把这种法定关系终止掉,方协文照样是小初的父亲,互相照样可以做朋友,只是双方都可以自由地去寻爱了。

就是说,不要把离婚(分手)看得那么恐怖。你看剧中,黄亦玫和方协文离婚后,聊起天来都比婚姻存续期内和谐多了。

第三句,傅家明去世的时候,黄亦玫这样写道:

小初,死亡不过是一场告别,

生命是世间万物通过一个躯体承载灵魂的过程。

死亡只是交还这具躯体的时刻,

我们不需要去一个特定的地方怀念他,

心里有就永远都有。

像傅家明一样 ,妈妈也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

希望你能理解,在我们告别的那天,满足我的愿望。

小初,希望你回溯半生时能像我一样,

庆幸自己有过那些遍体鳞伤,却酣畅淋漓的经历,

而不是在安然无恙中度过一生。

傅家明与方太初处得特别好,好到小初可以直呼其名。因为他们成了“忘年交”。

所以傅家明的去世,对小初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但是黄亦玫告诉她,“死亡只是一场告别”,活着的人只要在心里怀念他,就会呼应到他的灵魂。

最重要的是,死亡作为必然的告别,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要努力活得畅快,去感受,去体验,探索各种可能性,哪怕“遍体鳞伤”,也好过在封闭自我中“安然无恙”。

黄亦玫写给女儿的这三句话,不仅是对女儿的深情寄语,更是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生中的苦与甜、离与合、生与死。我们从中感受到,人生的难得圆满;但更加明白,人间的确值得一来。

看剧的同时,不妨深入阅读亦舒的原著小说《玫瑰的故事》,在“玫瑰”的人生经历中,找寻自己的影子,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哲理。

0 阅读:1

陈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