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年,忽必烈采刘秉忠建议,以《易经》“大哉乾元”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北京。此举标志大蒙古国转型为中原王朝,忽必烈称元世祖,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成为中原皇帝后,统一中国势在必行。当时,全国大部已归大元,仅南宋尚存。
蒙古军队曾遭南宋军民顽强抵抗,进展缓慢。1273年,元军攻克襄阳,成为战争转折,南宋难以抵挡元军。此后,元军顺江东进南下,汉人向导引路,势如破竹。
攻宋之际,忽必烈暂停南下,转向日本。1268年后,他多次要求日本称臣,初无回应,后遭镰仓幕府北条时宗拒绝。北条氏轻视蒙古,回信称“蒙古名号,闻所未闻”。
忽必烈见状,决定以暴制暴。1274年,他派遣由蒙古与高丽士兵构成的元军,共计4万人、900艘船,东征日本。
元军初战告捷,攻占对马、壹岐岛,于北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武士擅长单挑,而元军善用火器,步兵方阵冲锋。日本人大惊,遭元军箭矢与震天雷攻击,大败,退至太宰府。
元军因成分复杂难以齐心,且高丽所造战船粗劣。遭日军民顽强抵抗后,夜间台风来袭,三分之一战船被毁,损失重大,元朝首次东征日本失败。
攻打日本未果后,忽必烈转攻南宋。1276年,元军破临安,宋恭帝与谢太后降。陆秀夫等拥新帝流亡沿海抵抗。元军海陆追击,切断南宋残余势力退路。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击败南宋水军,陆秀夫携8岁宋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灭亡。元朝实现中国大一统,终结了五代十国以来近400年的分裂。
统一中国后,忽必烈复遣使至日本,要求称臣纳贡。日本因前战小胜,更加轻视蒙古,杀元朝使节。且日本已筑海垒,加强防御。
忽必烈1281年怒遣大军再征日本,共征14万人,含东路军4万与范文虎领江南军10万,配备战船4400艘。
此次元军复遇台风,船只多沉,且南宋降军消极应战。元军再次退兵,二次东征日本失败。日本人视此为神风护佑,称1281年台风为“神风”,二战时“神风特攻队”名源于此。
1281年,元朝在澎湖列岛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澎事务,意图进取流求并东征日本。虽未实际控制流求(今台湾岛),但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历史首次管理台湾的开始。
二征日本失败后,忽必烈转攻占婆。占婆新王不愿臣服,扣押元使。1282年,元遣5000兵、2500舰攻之。次年,元军占其首都,占婆王逃入深山,持续抵抗。
1284年,元朝复遣军征占婆,占其北部,未果。占婆王求援邻邦无果,遂遣使元朝谢罪朝贡,两国关系复常。至此,元朝攻占婆之役终。
元朝后展开海上远征,1285-1293年攻打安南,因借道被拒;1292-1293年远征爪哇,因拒贡。但因水土不服、不擅水战均败,显示元朝对外扩张已力不从心。
1281年起,元朝对缅甸蒲甘王朝发起系列攻击,占领部分领土。1287年元军虽遭缅军重创,但缅甸随后仍屈服进贡。经此打击,蒲甘王朝逐渐分裂并灭亡。
元朝征伐外域,国力受损而成果有限。1292年,察合台汗国占塔里木盆地大部。忽必烈虽派兵阻止其东扩,却未能收复失地,只能承认现状。
1294年,忽必烈逝世,元成宗铁穆耳继位。铁穆耳登基不久,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便频繁侵扰边境。
1297-1298年,元成宗遣大将床兀儿西征,重创海都及笃哇。1301年海都亡,1302年笃哇降。至此,成吉思汗子孙60余年的内斗暂告终结。
1300年,铁穆耳遣军征讨兰纳国,即八百媳妇,未果,反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起义,动荡绵延数年。1302年,元成宗含憾而终。
1308年,元武宗海山统治时,元军攻占库页岛骨嵬,将其并入版图。1310年,窝阔台汗国余地被察合台汗国与元朝分割殆尽。
元朝时,西南有兰纳国,亦称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由泰阮族建立,常联缅甸两国对抗元朝。元初讨伐失利后,屡对兰纳实施招抚。
1330年,兰纳归顺元朝并请置官守。次年,元朝设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兰纳成元朝土司。此外,元朝借麓川土司之力打击缅甸实皆王国,攻占多地。
元朝版图至此达极盛,西界天山,东至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南海,总面积逾1400万平方公里,乃中国历朝之最。
元朝海上远征多败,显其扩张局限。对西北西南征伐积极,保边疆安全。行省制度虽粗放,却利多民族统一,后世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