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他们创造了这些经典的诗词。但同时他们在仕途当中也都很容易受到挫折。我们看唐宋时期的那些诗人在诗中的苦闷,要么都是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比如李白;要么就是科举得中但是一生漂泊,比如苏轼。
那些真正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的人,一辈子也其实也是相当坎坷。我们最熟悉的苏氏,一辈子被贬,杭州,密州,黄州,惠州,儋州,湖州等等等等,可谓是用足迹丈量了祖国的东南。
唐代时期刘禹锡也是如此,就曾经被贬长达23年。和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个唐代诗人也遭遇被贬的命运,甚至被贬之地距离长安城有4000里。当他终于听到了可以从被贬之地回到长安城的消息,内心非常激动,写下了一首古诗。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这首古诗就是柳宗元的《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是他一生当中不多见的一首能够展现他积极向上喜悦心情的诗作。诗篇的一开始就写自己被贬在外多年,而且远离京城。“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
人的一生该有多少个11年啊?而且还是在当官之后的11年,可以说是人生当中最值得珍惜,最能够出成绩的11年。但是诗人这11年都是在被贬之地度过的,他实在是错过了太多。
而且被贬之地距离长安城非常遥远,多达4000里。古代的中国幅员辽阔,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这些诗人动辄被贬千里之外,心中的苦涩是不言而喻的,毕竟在那个交通非常不方便的时代,这一次的被贬,甚至都有可能对京城是永远的告别。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以他们才会更加珍惜能够回到京城的机会。“诏书许逐阳和至”,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对于此时的诗人来讲,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更让人高兴了。
所以他“驿路开花处处新”,人就是如此,心情好了,看到自然界的景色也变得更好了。就像杜甫写出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心中充满着苦涩,看到自然界的景色也充满着悲苦。柳宗元在这里听到能够回长安的消息,喜不自胜,所以看到路边盛开的花朵也感觉充满了新意,充满了诗意。
对古人们来讲,这样的经历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被贬在外十多年,距离长安4000里,以往所受的那些苦,到今天终于能够扬眉吐气!想到终于能够在长安城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如何不让人充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