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龄人比自己挣得多,年轻人比自己机会多,年纪大比自己赶的时代要好。
人到中年,奋斗半生,却发现什么都不如别人,不知不觉当中就在内心形成了焦虑。
想要超越对方而不得,一直在羡慕对方。即便是刷头条,发现别人写的文章,几十万的阅读,几千万的播放,也是让我们羡慕不已,甚至心里不平衡。
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我们说,羡慕别人,远不如深耕自己。与其仰望别人的星光,不如点燃自己的灯。
羡慕别人,远不如深耕自己。今天的你仰望别人的星光,是因为属于你的太阳还没有升起。当年王阳明被贬龙场,没有羡慕过别人吗?
然而却在荒山野岭当中领悟心学,他史书留名,靠的可不是权贵,而是深耕自己的学识。最后探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流传至今。
人都说李白狂放不羁,毕竟他曾经写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都只看得见他的潇洒,所谓“轻舟已过万重山”。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日复一日的积累。
就如同荀子所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唯有深耕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边界;唯有深耕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未来;唯有深耕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高度。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背后,是他在醴泉寺“划粥断齑”的五年苦读,在基层做小吏时深耕民生疾苦。
白居易说得更直白:“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王阳明、李白、范仲淹、白居易,哪个不是人生坎坷,哪个不是曾经羡慕别人到极致?而他们正是因为深耕自己,点燃了属于自己得灯火,才使得自己变成了今天我们眼中的星光。
人到中年,要懂得“此心安处是吾乡”。不需要羡慕别人,守住自己才更重要。别人的星光永远存在,却是可望而不可及;而自己家灯光的温暖,才是真正洒在自己身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