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6年,被贬在外23年的刘禹锡返回东都洛阳,和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写了一首诗,感慨他的命运坎坷。人生有几个23年啊,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唐诗回赠,里边有两句唐诗,14个字,却可以帮我们度过人生低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对友人白居易慰藉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经历磨难以后的精神自白。写的是沉舟,写的是病树,但其实写的是自己。
自己原本是一艘大船,但二十三年弃之不用,这艘大船早就已经搁浅腐朽,正是诗中所说的沉舟;本是一棵充满勃发生命力的大树,23年无人管理,早就已经枯萎凋零,正是诗中所写的“病树”。
这两个比喻词的运用,很形象的写出了刘禹锡被贬23年的命运。贬谪的生活消磨了他的壮年岁月,他的少年梦想也如同沉舟一般,也如同老树一般,再也没有了往年的生命力。
但难能可贵的是,刘禹锡把这23年的痛苦经历化成了一首歌,还把目光从自己的身上转向了大千世界。他没有陷入到那种自怨自艾的痛苦经历当中,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承认自己已经落幕,属于年轻一代的新群体的时代正在到来。
这样的诗句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是因为他早已经脱离了刘禹锡具体的生活,而上升到人类共通的生存困境当中。
今天的我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巨变的时候,通常感觉到自己被这个时代抛弃。就如同刘禹锡诗中当中的沉舟病树一样。但是,刘禹锡用更为旷达的姿态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胜利,更在于见证永恒的新陈代谢。
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融入到社会全人类发展的洪流当中。这是一种大智慧。告诉我们要接纳,告诉我们要理性来看待,让今天焦虑的我们收获一份内心的安静,平安度过人生低谷,寻求厚积薄发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