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谈判落幕,美国向伊朗示好。俄方对美威胁动武伊朗保持中立。分析称美伊关系缓和利于中国。美伊谈判进展及中俄态度备受关注。
4月12日,美伊代表在马斯喀特举行2018年来首次谈判,采用“隔空”对阵方式,由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传话。会谈后双方短暂交谈,均认为会谈建设性,同意下周再磋商。
特朗普回白宫两月余,美在伊朗核问题上极限施压与和谈交织。德黑兰坚决拒与美直接谈判,称美常威胁动武,不可信。
双方以“间接高层会谈”在阿曼启动首轮核磋商实属不易。美中东特使威特科夫会谈前称,美愿妥协,但阻止伊朗生产核武器及终止其核计划的“红线”不变。
《华尔街日报》指出,美方接受“间接和谈”及暗示核磋商可“讨价还价”,均为对伊朗示好,旨在稳定中东局势,防止美伊关系加剧恶化。
然而,示好有底线。当前,德黑兰若早日同意直接沟通并全面废除核计划,美方或放弃动武并解除制裁。美防长赫格塞斯称,望外交阻伊核武,谈判不成则美军或采取大规模行动。
因此,虽在磋商中让步,美国仍对伊朗极限施压。结合其在中东增兵,部署“萨德”及航母战斗群,可推断美以同盟已准备军事行动,此为以色列对伊朗动手的最佳时机。
分析称,伊朗应抓住美伊会谈机会,劝特朗普政府放弃军事行动。因伊朗最大后盾俄罗斯已明确,不会在美袭伊时出兵。俄外交部副部长表示,俄无援伊义务,将调解冲突。
在美俄关系趋暖、俄乌和谈顺利之际,俄方置身美伊争端外不意外。普京政府重心在俄乌战场,美未动武,俄不太可能助伊朗,以免破坏美俄关系回暖。
专家认为,当前美伊关系既存缓和希望也有冲突风险,中方支持双方核磋商达成共识。和平中东利于中国发挥优势,美西方解除对伊制裁后,伊朗及中东将迎来佳境,中国也将深化与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