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诸条长河中,莱茵河意义不凡。它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自南而北穿过德国的西部,然后折向西流,于荷兰鹿特丹附近流入北海。
莱茵河全长1300多公里,在德国境内的长度约865千米,流域面积占到德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长久以来,莱茵河就和德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交织在一起,对德国工业的意义尤为重大。
流域经济概貌
莱茵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于发展农业生产。它的农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有一定地位。德国作物生产以麦类、土豆和甜菜为大宗,这些作物全国总产量中莱茵河流域五个州占4成左右。位于下莱茵平原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流域内最大的农牧产区;其次是上莱茵平原的巴登符腾堡州。大河两岸森林连绵不断,地下矿藏有煤、铁、铜、铅、锌等,其中以煤铁的蕴藏量为最多。
除了广布的支流外,还有许多运河与莱茵河及其支流相连,如沟通北莱茵地区和北海的多特蒙德一埃姆斯运河,联结北莱茵与中部地区的中部运河,以及美因河与多瑙河之间的运河等,共同构成了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而且和荷兰、法国、瑞士以及其它一些中欧国家都可相通。
莱茵河河道良好,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普通海轮可自河口驶达科隆,5000吨级的驳船队可达曼海姆,1500吨级的船只可到上游的巴塞尔,这样就进一步促进和扩大莱茵河的运输作用,使它成为运输最发达的国际航道。
对于德国来说,莱茵河流域的工业尤为重要。德国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工业生产仅次于中美。工业高度集中在莱茵河流域,在德国有30人以上的制造企业总数中,有7成左右分布在莱茵河流域五个州内。目前,由蒂森、曼纳斯曼、克吕克纳、汉尼尔、法本等十几个垄断集团控制的 钢铁、机械、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大部分集中在莱茵河流域。可以说,莱茵河是德国的经济命脉。
莱茵河沿岸人烟稠密,城市密集,特别是在下莱茵平原,一个挨着一个。莱茵河流域五个州占有全国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的四成,这里分布着波恩和第四大城科隆。而鲁尔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区内有些地方城市与城市之间几乎已连成一片。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莱茵河污染严重,一度得名“欧洲的下水道”。河鱼毒死漂上水面的景象,屡见不鲜。法兰克福附近也曾出现长达12公里的红色水流。莱茵河及其一些支流中镉、铅、水银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物质的含量显是美国田纳西河的两倍多。80年代中期,莱茵河加大治污工作,到2003年,河水基本清澈。莱茵河实现了“死而复生”。
从莱茵河的运输情况看,德国与荷兰是其货运量的主要贡献者。尤其是德国,莱茵河每年的货运量占到了德国内河货运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运输的货物中石油天然气、化学品、铁矿石、农产品及食品运输量居前。2023年,整个莱茵河的货运量高达1.8亿吨,位居欧洲之首。
淮河货运量稳步提升
单就长度而言,我国长约1000公里的淮河跟莱茵河比较接近。它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北麓,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5省,人口近2亿人。流域内是我国优质农作物小麦、水稻、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的主产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完工与沙颍河复航后,淮河的货运量大大提升。引江济淮工程使得长江之水可以经巢湖、派河,越过分水岭,连通东淝河,牵手淮河,江淮运河航道由此全线贯通。运河北端通过沙颍河连接河南腹地,南端通过芜申运河延伸至上海,构建起纵贯豫皖苏沪四地、平行于京杭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
江淮运河开通后,河南周口港船舶进出长江航程缩短约300公里,节约的不止是时间,还有物流成本。选择走江淮运河,物流成本可降低约10%左右。
目前,淮河水系内的货运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两省,运输的物资以煤炭、矿建材料、水泥、粮食等为主。2023年,淮河水系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15%以上。预计到2030年,仅淮河水系内的江淮运河的水运量将超过2亿吨,一年可节约物流成本60多亿元,减少碳排放180万吨,彻底释放内河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