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没有人能够想到,当时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物品,在后来风靡全球,生生中处处都能用得到。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塑料袋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却又污染了环境。因为它很难降解,很多时候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人们又把塑料袋所带来的环境灾难评为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如今,塑料袋已经有了不少平替品,但是在餐饮摊上,塑料袋的应用依然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售卖胡辣汤、烫面、米线、粥类等汤食物的门店或小摊上。薄薄的白色塑料袋套在碗里,勺子轻抖,滚烫的汤食倒了进去。食客喝完,将塑料袋揭走,再套上新的塑料袋在碗里,如此反复使用。
如此一来,看似对食客卫生,对店家方便了。但是这样的用餐方式,是否暗藏健康风险呢?
塑料袋的材质介绍
盛放包装食物常用到的塑料袋可分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偏二氯乙烯(PVDC)三类为主。多数路餐饮店所选用的塑料袋材质以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为主。这两种材料因其良好的耐热性、透明度和韧性,在包装行业中广泛应用。
聚乙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主要用于制作超市购物袋、保鲜膜等,而聚丙烯(PP)因更高的熔点和更好的微波加热稳定性,常用于微波炉餐盒和一次性餐具。
当前,餐馆里用来给大家带包的白色塑料袋普遍采用的是PE材质制作的,这种白色塑料袋成本比食品级的更低,价格也更实惠。网上采购,一打塑料袋大约100只,售价不到2元钱,非常低廉。餐饮赚的本就是辛苦钱,加上这两三年餐饮难做,倒闭率高,自然是不可能给食客用价格更昂贵的食品级塑料袋。
来自塑化剂与双酚A(BPA)的隐患
塑料制品在特定条件下可释放有害物质,如塑化剂(DEHP)和双酚A(BPA)。前者是一种软化PVC塑料的添加剂,后者常见于PC材质的饮水瓶、罐头内涂层等。当遇热或长时间接触油脂时,塑化剂容易析出,进入人体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引发生殖发育障碍、肥胖、癌症等疾病。同样,BPA也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在儿童和孕妇身上表现出更强的毒性效应。
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标榜“食品级”的PE或PP材质,在超过一定温度时也会加速有害物质的迁移。德国海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含有DEHP的PVC材料在90°C热水浸泡1小时后,释放量是室温条件下的两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T 28113—201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规定了各类塑料制品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严格限定了塑化剂、BPA等有害物向食品中的迁移量,以保障消费者健康。
有句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偶尔用塑料袋装盛滚烫的食物问题不大,经常吃白色塑料袋里的滚烫食物,日积月累,毒素累积,那么就要考虑健康风险了,对身体的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
在享受美味早餐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饮食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塑料材料特性,学习科学辨别和适当预防,少吃塑料袋里包裹的滚烫食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有害物质摄入的风险,守护家人和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