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王朝更迭中,总有一些独揽大权的权臣,他们或是成为中兴之臣,引领王朝更加辉煌,或是阳奉阴违,最终把皇帝踢下龙椅自己上位,历数古代权臣,不论好坏,比比皆是,比如汉朝的霍光、王莽之流,开创隋朝的杨坚、开创宋朝的赵匡胤,甚至还包括清朝的鳌拜。
那三国有没有?肯定是有的,董卓、曹操之流俱是权臣,但还有一个被传唱万世的人物,他也是大权独揽,几乎与皇帝也没啥差异,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丞相诸葛亮了,本期我们说说,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蜀汉的实际领导者的。
▲《新三国》剧照:诸葛亮
刘备死后蜀汉派系众多,大多分为益州本土派、刘备入川带来的荆州派,诸葛亮也是这一派的人物,还有刘璋的东州派,这三派当时为益州主要权力构架的组成部分,但有意思的是刘备托孤时并没有只托孤给诸葛亮一人,其中还有东州派的领导人物李严。
只不过遗诏中描写:“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以严为副。”所以说至起码李严是另一个托孤大臣,虽然他是副的,但诸葛亮却是怎么安排的?他成为托孤大臣后,第一件事先将先主刘备的灵柩送去成都安葬,可护送的队伍里没有李严。
▲刘备白帝城托孤
李严被诸葛亮安排在了永安,并且是永镇永安,这位辅政大臣,蜀汉的二号人物,居然就留在了永安县。按说正值权力交接的时候,远离权力中心的李严怎么可能再获得实权呢?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永安虽然在蜀、吴的交界处,但当时曹丕三路大军进攻东吴,东吴不可能有精力在攻打蜀汉了,那这个镇守永安明显是多余了。
公元223年4月,年仅17岁的刘禅登基为帝,也成为三国历史上第一位皇二代,之后在诸葛亮的安排下下葬了先主刘备,而后刘禅开始论功行赏,封诸葛亮为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府致仕,所谓的开府其实就是组阁。
▲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称帝
刘备生前并没有给诸葛亮开府的权力,而到刘禅这里诸葛亮才开始开府,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自己可以运作的小朝廷,自此,蜀汉虽然没有设大将军的位置,但基本上大将军的权力、尚书台的决策以及丞相的行政权已经全部集于诸葛亮一人之手,基本上也就和皇帝一样了。
所以后来才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也就是说朝廷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诸葛亮定夺,可见,“诸葛亮时代”正式来临,而他作为蜀汉第一丞相,第一权臣,他又做了什么呢?下一期我们说说诸葛亮开创的新时代。
▲《新三国》剧照:诸葛亮
台台君说:
对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而言,获取如此大的权力或许并不是他的初衷,但为了蜀汉的发展它又不得不这么去做,毕竟,想要一个国家随自己的意志前行,权力是最好的手段,很多人看待事物比较主观臆断,其实我们抽身开来,冷静的看待诸葛亮得权的故事,你也会看到他的无奈。你认为呢?
欢迎关注、收藏:台台说历史,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三国正史故事!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