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至,春耕正忙。不少农户开始翻土播种,期待着秋天的丰收。然而,有一个说法在田间地头流传:“清明后种花生必烂种”,这究竟是不是真的?这篇文章就借用一位老农的丰富经验,为大家揭秘种花生的温度三原则,尤其是第三条,90%的人都踩过坑!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种植管理一直备受农户关注。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回暖,但早晚温差大,土壤湿度也不稳定,这给花生的播种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那么,清明后种花生真的会烂种吗?老农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掌握好以下三个温度原则:

老农说,花生的最佳播种温度在15℃到25℃之间。如果土壤温度低于15℃,花生的种子发芽速度会大大减慢,甚至无法正常发芽,导致烂种。因此,清明后,农户在播种前,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连续几天温度稳定在15℃以上的时机进行播种。

花生的种子需要在温暖的土壤中才能顺利发芽。老农指出,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8℃左右时,是花生播种的适宜时期。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5-10厘米,这样既能保证种子接触到适宜的温度,又能提供足够的土壤覆盖,有利于种子发芽。如果土壤温度过低,种子发芽慢,容易感染病害;如果土壤温度过高,又会造成种子呼吸作用过强,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出苗。因此,播种时,要确保土壤温度适宜,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调整播种深度。

这一条是老农特别强调的,也是大多数农户容易忽视的问题。清明时节,虽然白天温度适宜,但夜间温度往往较低,昼夜温差大。这种情况下,如果花生种子在夜间温度低时播种,很容易因为温差过大而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导致烂种。因此,老农建议,最好选择在连续几天温差较小的时期进行播种,或者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播种,然后用薄膜覆盖,以保持土壤温度稳定。

清明后种花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烂种。关键在于掌握好播种的温度原则。老农的这三个温度原则,不仅适用于花生,对于其他作物的播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农业种植,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农户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的变化,确保丰收。让我们一起,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种植,让我们的土地产出更多的希望和收获。记住,农业不仅是生产,更是一种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