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舅舅送我上大学时自豪地说:你学校我可太熟了,我参与过建设呢!他是名架子工,一栋栋高楼的搭建者,城里却没有一平方的角落完全属于他;
多年后,住在镇上移民小区的舅舅说:现在要求一户一宅嘛,老院子已经推了,只有这90多平的楼房,村里的地荒了,种菜不方便,啥都要花钱……
他只字不提难,可处处都是难!
前阵子,就业难的青年不仅能借用人物书悲愤,还能痛斥爹味,更能用并不治愈的麦田治愈农民。
这一代农人呢,不会说只会做,收割完麦子再被收割。他们的苦,可比难就业苦多了!可他们偏偏不会说,也没人愿意说……
0123年前的3月,湖北省棋盘乡李昌平在给朱总理的信中写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信中写到一种现象:过去一般是有目的流动,今年多数农民是抱着「运气」和「要死也要死在城巿,下辈子不做农民」的一种负气的心情外出。
为什么要出去?
现在人觉得城市压力大,农村不正好能贴近自然、修身养性吗?
然而,彼时的农村落后到处处张嘴要吃的。一般家庭中,男人全年种地,女人全年种地外加各种家务,一年来所的收成只够养活一大家子。
农民的儿女一般都比较懂事,放学、周末、农忙假、寒暑假都会下地帮忙干农活。
可那么多劳作换来的粮食,除了自家吃的,抠搜出来的小麦玉米,卖不到几个钱。一年到头,要上交的费用还得跟别家借!
向谁借?
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借——他可能是像我舅舅那样的架子工,也可能是村头那个大叔的煤工。
这便是为了发展工业而牺牲农民,让农民不管不顾地放弃家中田地,要外出务工的原因。
发展扶持一方面,必然有另一方面需要做出牺牲。于是工农业剪刀差出现了:通过强制力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
农民作为低价的创造者与高价的受众,可以说两头受堵——既要贱卖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又要忍受工业品高昂的价格。
工业一般都有自我保护机制可以自己定价,但唯独农民自己生产农产品要靠外界定价。如果粮食收购价涨几分钱,就像给农人做了天大好事,要感恩戴德……
这样的农民能不跑、这样的现状李昌平能不慌?
2000年,写信给总理的人成了年度人物;2023年,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南方周末吗?
02除了适用于工农业,剪刀差还适用于土地。可惜的是,这土地价格剪刀差仅适用于城郊农民。
这条不便展开说,可以试着想想「不愿将土地出让用作盖楼、商用甚至钉子户的存在」为什么会存在,也就大致明白了。
至于我舅舅那样的老院子和一亩三分地,40年前是什么样,如今仍是什么样,只有人老了,年轻人都不见了,要说享受出让土地带来的利益,别说征收,就是租种都没有人!
终究,他们只吃到了工农业剪刀差的苦,却没尝到土地剪刀差的“咸”!
03农人在为工业化的发展做嫁衣,也成了城镇化进程的主力军——的助手。
牺牲前30年的劳力在并不治愈的麦田上,在工业化中挥汗如雨30载,然后将这60年积攒的钱,用在加上杠杆的房屋上。
像我舅舅那样,明明是房屋的建设者却不名一「平」,明明很勤劳却穷得叮当响。更可笑的是,房子买来不是自己住的,是给一块下地收麦、认真努力学习、毕业好好打工的孩子。
就这样的群体,不比谁难,可怜他们只会给那些更可怜的人默默点个爱心,却从不会发一句抱怨……
当然,农民也在工业化和城市(城镇)化其中得到了好处,比如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出远超务农的价值收入,这是他们上了岁数还要谎报年龄上工的动力,与养活自己和老伴的无奈!
工农剪刀差实现了工业化,农民进城(买房)实现了城镇化。
农民成了最默默无闻的伟大的一代!
现在经常提促进、刺激消费,那他们贡献这么大且都说苦尽甘来,那是不是应该让他们成为有产者,有钱去消费——
但要有持续的消费就要有持续的(被动)收入,因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经济增长了消费自然会扩大,靠扩大消费并不能长久拉动经济增长)。
有苦说不出的农民,是被时代湮没的无声悲歌。他们是建造者,却不是享用者;他们有太多苦,却不知且不会诉说!
我所见到的都三代人,都在为发展作贡献——想到这里,小时候就立下的「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远大志向,原来也不难实现……
当年农民都上当受骗了。
即得利益集团越来越强!越强越能影响政策导向!
再多生几个出来,还是做农民,一辈为农,辈辈为农。
农民就是用来做牛做马的,是计划外的人,没有任何福利,只能贡献红利
曾经的你努力学习,响应号召当兵,为事业不记报酬,现在的你在干嘛
当年南怀瑾先生哭,哭人民苦,不以为然。现在领悟到了,你我何曾不是当年的孔乙己?
任务粮和定购粮…
要分什么地区的农民
不是不说,是没地方说,也没专业人士听。
老一代的农民马上就消亡了,农民没有办法反抗,只会用消亡来回应这个社会
只能赞你一个
苦的又何止农民?
断了奶忘了娘!真的让人心寒!
区别在于多少都能温饱了吧
[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饿死最多的肯定是农民[笑着哭],
良心。
我建议农民把种稻/麦田空着长草放牛/羊,把灌的水拉到城里卖(卷死那帮卖水的)……想不富都难
说得好
好一万倍过祥子,起码住的地方没有漏水了。
良心文章
建议农民躺平,大家都少下一半力气,收入肯定不会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