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尾声,中国即将和联合国军签署停战协定。
而就在这场战争即将落幕的时候,苏联却做了一个反常的举动,那就是给中国突然送来了一批军事援助。
这笔援助,是30个师的装备,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战争援助只是,苏联这样大方,反而让人困惑。
因为,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苏联表现出来的态度始终很摇摆。
虽然他们支持中国出兵的决策,但在援助上,却拖拖拉拉。
毕竟,对苏联而言,虽然朝鲜形势危急,可说到底,火没有烧到苏联的家门口。
苏联更希望能通过这场战争打击美国,树立自身的大国权威。
另外,他们也想趁着中国和朝鲜为战争疲于奔命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进一步加强中朝两国对于苏联的依赖。
当然,苏联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如此顽强,在形势极度不利的情况下,竟然打败了以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所带领的联合国军。
以这个结果而言,苏联虽然没有吃亏,但他们企图通过战争,从中国身上收割利益的目的,显然是落空了。
而人们也知道,数年之后,中苏的关系是跌入了冰点的。苏联和中国之间虽然存在友谊,但对苏联这个大国而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始终都是利益至上。
也正因为如此,1953年这次送援助的行为,就显得更加离奇。
如果真心要送援助的话,为什么战局最艰难的时候不来送,如今战争打赢了,反倒送来?
但如果说,这背后有什么险恶用心的话,似乎也不对。
再怎么说,这也是一批价值巨大的武器资源。
中国虽然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但军事上依然面临着诸多威胁,急需加强对于军队的建设。
得到这么一大批武器,对中国来说,总归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那么,苏联人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要说明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苏联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他们也的确为中国和朝鲜,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帮助。
毛主席在正式下达抗美援朝的命令之前,便考虑过关于武器支援的问题。
当时,为了交战问题,周总理要前去苏联访问。
毛主席特意交代总理,一定要争取到苏联的援助,特别是空中援助,我们才能出兵。
毕竟,抗美援朝战争意义和难度都不同于以往,美国的军队武装到牙齿,而我们军队的条件太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联毫无支持,单凭中国和朝鲜两国的兵力,这场战争胜利的希望,只怕十分渺茫。
谈判条件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曾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另外,抗美援朝战争虽然没有波及到苏联本土。但是,在冷战的格局之下,这场战争的成败,关乎着苏联的国际地位,所以于情于理,苏联都应当给予中国支持。
再说,放眼全世界,能够在军工科技上与美国抗衡的,也唯有苏联。
因此,苏联承载着毛主席很大的期望。
斯大林也并没有让毛主席失望,他同意给予中国援助,特别是空军方面的支持。
不过,援助自然有条件,苏联并不愿意正式向美国宣战。
所以,空军虽然出兵,却并不能打着苏联的旗号。
进入东北之后,这一批苏联空军都换上了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制服,另外,所有与苏联相关的标志也都被抹去。
同时,出于谨慎,苏联要求所有的作战信息不准播报俄语,参战的士兵更不许暴露自己的身份。
甚至,还有一条要求是,苏联作战的士兵,如果被俘必须自杀,禁止泄露机密。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决策。
当然,美国不可能认不出苏联的空军,只不过,谁也不愿挑明。
因为,一旦苏联和美国都摆明立场,那必将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刚刚经历了二战的世界,已经无法再遭受如此重创了。
所以,苏联的空军就在这样一种无形的默契之中,来到了抗美援朝的前线。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200多人牺牲的代价。
这些烈士,后来长眠于中国的烈士陵园之中。
苏联的空军支援,还有一个非常长远的意义,那就是促进了我国空军建设的成熟。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对于空军的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既没有专业人才,也没有技术支撑。
后来,苏联的飞行员以及他们的教官来到中国,才为中国构建起了初步的空军体系。
在苏联教官的指导下,我国培养出了第一批,能够真正投入战场的实战飞行员。
另外,苏联带来了无数现代化的作战经验,使我军整体的作战水准提升了一大步。
这些恩情,我们是不能遗忘的。
另外,在武器支援方面,苏联和我国之间签订了协议,分批将一些武器租借或者售卖给中国。
这中间还经历了一些波折。最初,周总理到苏联进行谈判的时候,斯大林表现得非常大方,一下子就同意先给中国装备十个师。
可是,还没高兴几天,斯大林变卦了,说是苏联这边资金紧张,所以,钱款得由中国和苏联共同承担。
也就是说,援助是没有了,只能售卖。唯一的好消息是,苏联愿意给中国打个折。
虽然,苏联已经压低了价格,不过,对于中国来说,这笔钱依旧是一笔沉重的压力。
苏联也有自己的无奈之处,如果是二战以前,苏联或许还有能力免费供应武器。
但是,二战期间,苏联直接打空了一代人,国内的许多工业设施,也都被德军破坏殆尽。
当时的苏联,处于艰难重建的阶段,武器的生产很紧张,所以,没有办法对中国进行大批武器供应。
姗姗来迟对于苏联的反应,周总理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苏联国内的状况我们清楚,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所以为此勒紧裤腰带,支付一笔钱,也可以容忍。
不过,因为中国和苏联之间,签订了一笔60个师军事装备的大合同。
这些钱,即便把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掏空了,也不可能支付得起。
所以,双方谈判了半天,最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中国从苏联贷款来购买这批武器,随后,再慢慢的填补这笔债。
另外,对于实在还不上的欠款,苏联要求我们用国内的一些矿物能源来抵债。
还有一个问题是,苏联本身也并不愿意把新式武器先出售给中国,他们自己国内的军事储备尚且不够。
那么,他们给中国的武器又是哪里来的呢?
答案是,苏联靠着这笔大生意,顺利的清空了国内一批二战遗留下来的旧式武器。
二战期间,各国出于自保的需要,都疯狂的进行了军备的扩充。
这样做导致后果,就是二战结束之后,各国还有一大批没有用到的武器。
而且,二战给军事带来的一个显著影响,是军工科技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五年前的武器,或许五年后就已经成为了落后款。
苏联是二战期间生产军备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军事技术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所以,二战结束之后,面对满仓库落后的二战武器,苏联压力倍增。
这些武器制造的成本不低,储存它们,也需要大笔的资金。
对苏联来说,这些武器显然是用不上了,如果销毁的话,付出的成本则白白浪费。
所以,对苏联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借着这一笔合同,把二战期间的旧式武器售卖给中国,苏联稳赚不赔。
对于中国来说,其实,这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做法。
虽然我们拿到的只是一批旧武器,吃了些小亏,但总体来说还是赚的。
因为,当时解放军的技术实在太落后,即便是苏联二战期间的旧式武器,对我们来说,也算是高级货。
军队的现代化,总要一步一步来,能装配上这样的武器,在当时而言,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而且,因为售卖的武器,并非市面上的高级货,所以,苏联在售卖的时候也没有敢把价格抬得太高,给我国减轻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当然,根据后世解密的资料,苏联之所以不愿意出售新式武器给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当时在东欧前线部署了大量的军队。
因为,那时候,美苏两国对峙,战争一旦爆发的话,东欧就是苏联的最前线。
所以,虽然抗美援朝局势如火如荼,可对于苏联而言,东欧战场的优先级,始终是排在朝鲜之前的。
因为苏联一方面对朝鲜战场有自己的战略企图,另一方面,自身面临着东欧战场的防御压力,所以,在给中国援助这件事情上,苏联始终表现得拖拖拉拉,十分小气。
哪怕双方签署好了协议,苏联每批送来的武器数量依旧不够。
锦上添花而这一拖,就拖到1953年。眼看战争快要结束了,苏联却也仅仅兑现了30个师的装备,要知道,当时双方讲好的可是60个师。
以当时战场的局势而言,有没有这30个师的装备,局面几乎都不会再产生大的变化了。
不过对苏联来说,意义却不一样。
苏联其实没想到,中国能在短短几年内赢下这场战争。
过去,苏联一直武断地认为,总有一天,中国还是要依赖苏联实质上的军队援助。
而一旦中国开了这个口,苏联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可以借机进驻东北,从而霸占东北的港口,到那时,不管抗美援朝战争是否胜利,中国显然是要吃哑巴亏的。
然而,中国并没有给苏联这个机会,我们凭借着高超的战略战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
在这一战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陡然升高。
二战之后,美国的国家实力抬升,从而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大部分弱国在美国的淫威之下,是无力反抗的。
但是,中国打破了这个局面,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不再是过去东亚病夫了。
苏联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
过去,在苏联眼中,中国和其他的小国弱国一样,迟早会彻底沦为苏联的附庸。
但中国打败了美国之后,苏联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中国不能成为苏联的附庸,而是可以成为与苏联处于平等位置的盟友。
为了实现自己在亚洲的战略企图,当时的苏联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
而这姗姗来迟的30个师的装备,某种程度上,就是苏联所展现出来的诚意。
而且,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他们对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友好,也间接的影响了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外交策略。
相比于建国初期,处处为难的局面,战争之后,中国的外交之路显然是顺畅了很多
这一大批突如其来的武器,极大的缩短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军事差距,为我军之后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也在战后更上一层楼,开启了一段蜜月期,密切的交流合作,让两国人民都受益匪浅。
另外,在1956年,靠着全国人民的奋斗,我们终于还清了战争中对苏联欠下的债务,迈入了更加高速的发展阶段。
总而言之,这30个师的装备,看起来令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正是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之一。
因为这场胜利,全世界才能够正视中国,中国才能够获得今后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直到今天,大半个世纪过去,后人依旧享受着抗美援朝所带来的胜利成果。
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功在千古。
参考资料:
刘志青《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
郑瑞峰《中苏空军并肩抗美援朝纪实》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