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破产都不和中国合作,现主动来中国建厂,还承诺将生产线搬来

以山爱科学 2024-12-12 03:37:27
导读:

2022年的时候,有一家公司不仅拒绝和中国合作,还放出豪言宁愿破产,也不会与中国合作。

这话带着一种决绝的悲凉。

其实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不要看对方说什么,得看对方做什么。

有时候的强硬,仅仅是他还有回旋的余地,如果真的到了山穷水尽,没有回旋余地的时候,这才是他真正的态度。

其实也没多长时间,放出豪言的这家公司,态度转变的让人意料不到,不仅同意在中国建厂,还要把生产线给搬过来。

那么这家公司是谁呢?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也叫罗罗公司。

不得不说在破产真的要来临的时候,行动还是相当诚恳的。

那么今天就围绕着罗罗公司的这种转变来说一说。

罗罗公司。

罗罗公司大名鼎鼎,是英国的一家企业,放眼全球是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主要的业务轮机工程和能源方面。

这主营业务听着不是很清晰,说的具体一点,罗罗公司在发动机上有着独到之处,比如航空发动机、船舶发动机、核动力潜艇动力装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罗罗公司还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劳斯莱斯就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这个印象是错误的,解释一下。

在1884年的时候,亨利罗伊斯经营着电子类和机械类的生意。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亨利.罗伊斯看中了汽车,并在1904年的时候,制造了一辆汽车,叫Royce。

后来一个叫罗尔斯的人很看重这辆汽车,于是双方就见了面,经过讨论之后,他们就开始合作,并进行了分工。

其中罗伊斯专职负责生产汽车,而罗尔斯专职销售汽车,而他们销售的汽车就叫劳斯莱斯。

既然有了合作,那么成立新的公司就成了必然。

于是在1906年的时候公司就成立了。

公司成立之后,销售还不错,在1921年的时候,还开办了第二家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这家公司还开发了另一个业务,就是制作航空发动机。

并在1914年推出了一款发动机,而这款发动机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广泛使用的发动机。

(注:一战中盟军有一半的飞机,使用的就是罗罗公司研发的航空发动机)

这项业务发展的还不错,在1920年,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个主要业务。

那么汽车业务,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并且研发出了英国的首辆装甲车,还在二战中进行了装备。

到了1931年的时候,在汽车业务上还收购了,因为大萧条快要陷入破产的宾利。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公司有着两项业务。

但相比较起来,航空发动机业务属于后来者居上,发展的越来越好。

不过世事无常,应了一句话,月盈则亏。

到了1971年的时候,该公司因为研发新型发动机,面临亏损的局面,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离破产也就不远了。

那么这家公司的优秀,英国是知道的,所以在1973年对这家公司的经营就进行了干预,最终将这家公司拆分成了两家公司。

一家就是现在的罗罗公司,专门负责研发航空动力系统和防卫的公司,另一家就是汽车制造公司,旗下包括两个品牌,劳斯莱斯和宾利。

经过这么拆分之后,罗罗公司算是从泥潭里拔了出来,而劳斯莱斯就被宝马集团并购,成为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所以现在的罗罗公司已经和劳斯莱斯没有什么关系了。

罗罗公司在发动机上的发展

截止到2017年的时候,罗罗公司在发动机领域中,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其中70%是航空发动机业务,其中军事用品就占据了四分之一。

而罗罗公司这么些年下来,也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喜欢投资巨大的、风险巨大的,方向还不确定的项目。

那么罗罗公司为什么能在航空发动机中,有如此大的地位?

其实只要说到技术,而且能生存下去的技术,无非就两个因素。

其一,足够的研发经费。

罗罗公司仅研发经费一项每年就有十七亿美元的投入,这笔钱相当于其销售额的一成。

其二,足够的研发人才。

罗罗公司和全球顶级的大学和院所,已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首先得了解一个理论,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将技术商业化,按照技术成熟度进行了划分。

整个技术成熟度分为九级。

其中前三级为基础科研,在这个阶段技术往往在实验室里处于开发进行中。

然后是4、5、6三级,实验室的成果出来了,但迈向商业化还达不到要求。

因为实验室出来的往往是不计成本的,而且不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可进行商业化的量产是需要将成本压低才行。

所以技术成功,并意味着具备商业价值。

那么到了最后三级,才是商业化应用的等级。

而罗罗公司就是按照这个理论建立研发系统。

首先将一个技术拆分,然后分别和各个学校和院所进行合作,而这种合作罗罗公司已经有了完善的制度。

(注:与罗罗公司合作的院校就有二十所,合作的渠道八十多条。)

这些合作的院校每年需要做的就是,对燃烧空气动力学和气动热力学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设计。

这些基础的技术,就这样在一个领域一直探索,等到一个项目需要基础技术支撑的时候,再来翻翻有什么好的技术。

所以一个项目启动,事实上罗罗公司已经将前三级走的差不多了。

这种基础技术投入,详细到对一个教授投入,通常都是五年起步。

在这五年中,教授还可以培养出更多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

所以一个项目启动之后,调用相关技术人员是相当方便的。

为此罗罗公司建立了大学技术中心,而它的专利有一成就是来自这个中心的。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罗罗公司就有了设定,分为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技术愿景。

这样就有了准确的划分,公司的下一个项目是什么,两年或者三年后需要投入的项目又是什么,这些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

所以罗罗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能力很雄厚,还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方面的人才。

中国和罗罗公司的合作

2005年的时候,中国就想和罗罗公司进行合作。

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成绩并不好,所以和罗罗公司的合作,是非常主动的。

但罗罗公司并没有对中国伸出的橄榄枝有所表示,当然态度还可以,可以用婉拒来说明当时的拒绝。

对于罗罗公司的态度,中国并没有不满,而是寻找机会,拉进双方的合作。

当然对于当时蒸蒸日上的罗罗公司来说,并没有看得上。

那么当时间走到2020年的时候,罗罗公司陷入了危机,因为当时疫情影响,别说全球的航空业,全球其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

而在这种背景下,罗罗公司的营业额,坐了一次大滑梯,唰的一下就要到底了。

遇到这种情况罗罗公司按照一般企业的想法,进行了补救,对全球五万两千名员工下手,进行大裁员,直接裁掉九千人。

而且针对的主要人员,就是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这一领域的裁员就占到总裁员的一半以上。

就算是这样,也没能挽救罗罗公司的局面,到了同年八月份早盘下跌到了6.6%,逼近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低点。

同时罗罗公司成为了当时英国富时100指数中跌幅最大的公司。

之所以出现这么严重的动荡,是因为在之前罗罗公司宣布亏损五十四亿英镑,而且计划出售资产。

在2020年整个上半年,罗罗公司总收入下降了四分之一。

而原计划要在2020年生产的四百五十台发动机,截止到八月底只交付了二百五十台。

所以当时的罗罗公司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再次伸出橄榄枝。

结果在讨论之后,罗罗公司还是拒绝了,这就有了宁愿倒闭也不愿意合作的态度。

为什么呢?

就两个字害怕,害怕中国的研发创新能力,害怕和中国合作之后,中国的相关技术会崛起,从而成为他强大的竞争对手。

只能说这是罗罗公司的短视,当然中国也没有气馁,既然不合作,就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突破。

中国的C919也不错。

2022年疫情总算是过去了,航空领域像其他行业一样也开始了复苏。

不过复苏这种事,很慢的。

这种慢,就看罗罗公司能不能撑到最后,但因为疫情期间他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比如这个时期全世界的航空公司损失在三千两百亿美元,罗罗公司就贡献了两百亿美元。

而对于中国来说,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这种复苏相对来说还是很快的。

所以对于中国市场,罗罗公司做了一个预测,认为中国在发动机维修和生产上,每年的利润就要有三亿英镑。

回头再想想,其实技术可以做壁垒,但这种技术壁垒困住过中国吗?

没有,西方最拿手的芯片到现在,反而让中国在2024年芯片出口破万亿,在这个数据面前中国已经成为芯片出口最大国。

所以这么看的话罗罗公司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技术中国就算是没有,会追上来的,C919就是一个例子。

于是罗罗公司在2023年的时候,主动找到了中国进行商讨,最终确定在这一年的八月份修建一家发动机维修厂。

而选址就在首都机场的旁边,如果一切顺利的话2026年就可以营业了。

其实合作才会共赢,中国可以从罗罗公司这里学习东西,罗罗公司何尝不能在中国的身上学习东西。

共同进步才是人类发展的基石。

以后需要寻求和中国合作的企业会变的越来越多,选择权将转移到中国的手中。

所以来得早总比来的晚要好。

1 阅读:254

以山爱科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