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翎谕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从儿子考上大学、留在省会工作那天起,我和老伴就倾其所有地支持他。
先是卖了一套房子给他付首付,后来又每月接济他们三千元。
谁知道这一付出,竟成了无尽的深渊。
如今老伴不在了,儿子还一直逼我卖掉老家的房子给他还房贷。
今年春节,我报了旅游团出去玩,只因不想听他再提那七十万的事。
01
我一直觉得,对儿子的付出就像是往水里投石子,看似激起层层涟漪,但最终都沉入了湖底。这种感觉,从他考上省会的重点大学那天就开始了。
那是个闷热的夏天,我和他爸看着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那一刻,我们觉得前半辈子的辛苦都值得了。儿子从小就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今终于熬出了头。
我记得他爸捧着那张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手都在微微发抖:“儿子有出息了,咱再怎么辛苦也得供他读完大学。”
可我们没想到,这个决定会成为日后生活的转折点。
大学四年,儿子在省会慢慢扎了根。刚开始工作那会儿,他经常和我们视频,絮絮叨叨地说着大城市的新鲜事。
直到他遇见了小柳——他现在的媳妇。那是个漂亮能干的姑娘,在省会一家外企工作,家境殷实,说话做事都透着大城市的气派。
“妈,我想在省会买房结婚。”一个周末的晚上,儿子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我和他爸面面相觑,心里明白这一天迟早会来。“儿子,现在房价这么贵,你们工作才没多久,要不再等等?”我试图劝说。
“等不了了,小柳父母那边催得紧。再说现在不买,以后房价只会更高。妈,你和爸能不能帮帮我?”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里带着恳求。
那时候,我和他爸手里有两套房子。一套是我们住的老房子,一套是几年前置办的小区房。听到儿子的请求,我们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心软了。
“行,妈和你爸商量商量。”我
说完这句话,就听见儿子在电话那头欢呼雀跃。
卖房子的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可为了儿子,我们还是咬牙把小区房卖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儿子和小柳结了婚,在省会安了家。起初他们的收入看起来还不错,儿子每月能拿到一万五,小柳也有七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省会也不算少了。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妈,这个月又不够花了。”儿子的电话总是在月底打来,我还以为只是偶尔的状况,可渐渐地这样的电话越来越频繁。
“你们两个加起来每月有两万多,怎么会不够花呢?”我试着问他们的开销。
“妈,你不知道,省会的物价多高啊。日常开销,根本存不下钱。小柳她们部门的同事都开上宝马了,我们还在挤地铁。”儿子的声音里带着些许委屈。
听着这些话,我和他爸的心都揪着疼。虽然知道他们是在攀比,但还是心软了。
他爸每月工资加退休金有六千,我们商量后决定每月给他们补贴三千。“儿子,爸妈尽力帮你,但你们也要学会过日子啊。”我语重心长地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去年,他爸突然走了。那个噩耗来得太突然,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生活就天翻地覆。
没了他爸的退休金,我每月只能领到几百块抚恤金。虽然他留下了三十万存款,但我连碰都不敢碰,总觉得要留着防老。
儿子那边的补贴,我只好给断了,不是不为儿子着想,实在是我没这个能力呀。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可我现在才明白,有时候养儿也是一场消耗战。看着银行卡里越来越少的存款,我时常在夜里辗转反侧,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撑多久。
02
去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儿子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妈,你一个人在老家也挺孤单的,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吧。这边医疗条件好,我和小柳也能照顾你。”
这番话说得我心里一暖,自从他爸走后,我确实觉得生活挺孤单的。思来想去,我决定先过去住一段时间试试。
记得刚到那天,儿子和小柳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小柳特意腾出了一间房,还布置了新床单和窗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母亲。
可好景不长,生活的裂痕很快就显现出来。
我习惯早起,可儿子觉得我收拾屋子的声音吵到她睡觉。我喜欢看电视,可小柳嫌电视声音影响她在家办公。
我想给儿子做顿可口的饭菜,可他们说我做饭油烟味太大。就连我晾晒的衣服,也总是不合她的心意。
“妈,现在都用烘干机,您就别晾阳台了,影响小区形象。”小柳语气虽然客气,但眼神里透着嫌弃。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变得畏手畏脚,在厨房,我要小心翼翼地控制火候;走路时,我要放轻脚步;就连看电视,也要把声音调到最小。这里虽然是儿子的家,却让我感觉像是住在别人家里。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的晚上,那天儿子和小柳难得在家吃晚饭。饭桌上,儿子欲言又止,最后在小柳的示意下,终于开口了。
“妈,我们算了一下,如果能把房贷还清,每个月能省下不少钱。您看,老家那套房子也就您一个人住,卖了不是更好?”儿子说这话时,眼神游移不定。
我愣住了,筷子停在半空中:“你的意思是?”
“七十万,妈。如果您能帮我们还清房贷,我们以后就能过得轻松些。您也不用再回老家,就在这儿养老。”儿子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恳求。
我放下筷子,心里突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当年卖房给他付首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他又开始打老家房子的主意。这哪里是让我养老,分明是在变相逼我卖房。
“儿子,那是我和你爸的老家,住了大半辈子了。再说,我一个人住习惯了,在这儿我也不自在。”我试图委婉地拒绝。
“妈,您就是想法太老了。现在谁还留着老房子?卖了换现金多好。”小柳在一旁帮腔。
我没有说话,低头扒着碗里的饭,我忽然明白,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这顿饭,不过是他们的一场预谋。
第二天一早,趁他们还没起床,我收拾好行李,悄悄回了老家。从此,每次儿子打电话,话题总会转到卖房的事情上。我也渐渐学会了应付:“再说吧,妈这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回到老家后,我常常老房子里发呆,这里虽然简陋,但承载着我大半辈子的记忆,都是钱买不来的。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在想,我的儿子是不是只在乎那七十万?那个曾经会为我买围巾、给我捶背的孝顺孩子,是不是早就变了?
03
我以为时间能冲淡一切,却没想到儿子的电话越来越频繁。每次通话,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攻防战。
“妈,您一个人在老家冷不冷?暖气片还好用吗?”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温柔依旧。
“挺好的,妈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暖气也热乎。”我笑着回答,心里却清楚他话里有话。
果然,没过几分钟,话锋一转:“妈,我看新闻说咱们
那边房价要跌,再不卖房子就晚了,您要不要考虑考虑?”
我叹了口气:“儿子,妈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了。再说这房子住了一辈子,有感情。”
“感情能当饭吃吗?妈,您就是太死脑筋了。”儿子的语气开始急躁,“您看二姑,把房子卖了去跟儿子住,现在过得多舒心。”
每次这样的对话,都让我心力交瘁。儿子的二姑是和孩子们住一起,但是卖了房子没两年,儿子就嫌她影响他们生活,把她送进了养老院。
有时候,儿子会换个策略:“妈,您看我和小柳工资是不低,但省会房价太高了,您要是能帮我们还清房贷,我们也能过得轻松点。”
我心里苦笑,他们两口子每月收入两万多,却总说不够花。我知道,小柳喜欢买名牌包,儿子也爱攀比,总想着换更好的车。这样的日子,就算给了七十万,又能轻松多久?
腊月初八,外面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儿子的电话又准时响起:“妈,今年春节您得来我们这儿住,我都想好了,初一带您去滑雪场玩。”
“是啊,妈,我们都盼着您来呢。”小柳也在电话那头说道。
这热情的邀请却让我心里发怯,我太了解他们了,表面上说是团圆,背后一定还是那个老话题。想起去年春节,他们一家围着我,从大年初一说到初五,我的心就不由得发慌。
挂了电话,我看到聊天群里的老姐妹正约着报名春节旅游团,说是去海南过年,避避寒。忽然,我心里一动。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旅行社。交完订金的那一刻,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妈,您怎么突然要去旅游?大过年的,多冷清啊。”儿子在电话里又惊又急。
“妈早就想出去看看了,跟老姐妹一起热闹着呢。”我轻描淡写地说,“你们也不用担心,旅行团很安全。”
放下电话,我长出了一口气,我宁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想面对儿子的纠缠。钱,我留着防老;房子,我要留着养老。这不是自私,而是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攒的。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