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的九月秋风送爽,不仅带来了丰收景象,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即将迈入全年冲刺的关键阶段——第四季度。能否顺利达成年初设定的5%的GDP增速目标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面对内需持续不振与低通胀的严峻挑战,高层决策者终于意识到现有政策不足以解难题。于是,一系列超出市场预期的政策组合拳应运而生。
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降准、降息,这两项传统而有力的工具被再次祭出,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央行宣布将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此外,还创新性地创设了两种新型金融工具,旨在支持金融机构和大股东增持股票。
这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迅速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了连锁反应。A股市场在利好消息的推动下连续数日大涨,上证综指从2700点的低位一跃而起,稳稳站上3000点大关,市场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振。
就在股市因货币政策而沸腾的同时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暖风。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止跌回稳”四个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楼市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一表述与前几年频繁出现的“房住不炒”原则形成了鲜明对比,预示着楼市政策或将迎来重大调整。
在此之前,央行已经宣布将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这一举措被视为楼市松绑的前奏。市场普遍预期,包括北京、深圳等限购最为严厉的城市未来或将进一步放宽购房限制,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在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财政政策的身影也悄然浮现。据外媒报道,中国正酝酿推出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计划增发接近3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折合人民币约2万亿元。
这笔庞大的资金将分为两部分使用:一半用于刺激消费,如实施以旧换新补贴、给予二孩及以上家庭每月每孩800元的育儿补贴等,旨在直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半则用于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问题,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左手货币政策,右手财政政策,中国手里两张最大的王牌都要打出来了。
为何政府要出台如此多的利好政策呢?目的是将资产价格拉上去,而这么做是为了解决内部有效需求不足这一中国经济当下的最大堵点。
在中国,房产和股票是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央行曾发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家庭房产占比高达80%左右,一线城市更高。同时,随着投资渠道的拓宽,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炒股或购买基金等方式进入股市,成为了股民或基民。
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与房产或股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近年来股市和楼市的调整使得大量家庭财富缩水,房贷压力增大,部分家庭甚至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消费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存钱还债成为了首要选择。
这种“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现象不仅抑制了消费增长,还加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要避免重蹈日本“失落三十年”的覆辙,中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稳定并提升资产价格,恢复居民和企业的信心。
确实,资产价格的持续下滑已成为当前经济困境的根源之一,其影响深远,不仅削弱了市场信心,也制约了内需的释放。面对这一挑战,高层决策层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与果断的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并提升资产价格的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的核心目标并非追求资产价格的暴涨,而是力求将人民币计价资产拉回到一个合理且稳定的区间,从而为企业和居民重新树立起宝贵的信心。
股市作为市场情绪的晴雨表,成为了首要提振的对象。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股市的回暖不仅让股民和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人们手中的资金因股市的向好而更加宽裕,消费意愿也随之增强,为即将到来的黄金周消费盛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今年“十一”期间的消费额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消费市场的活跃,企业的产品销售将得到有效提振,进而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员工薪酬。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将形成一股强大的正向循环力量,推动经济逐步走出低谷,迈向更加稳健的发展轨道。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内经济增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需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态势,低通胀的状况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启动了全面而系统的政策措施,一切的起点便是拉抬资产价格。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不会复刻日本经济的历史。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 、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