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龟甲、兽骨上刻字有多难你知道吗?
自己拿把小刀,找块猪骨头试下。
试过以后,你一定会对卜筮师们肃然起敬——这不但是个力气活,还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力啊!
他们那时候还没有铁器啊!
靠着石头尖尖一笔一划在甲骨上能刻成字形已经相当不错了,哪还管得了大小粗细呢?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青铜的熔铸方法,制造出了很多青铜器。
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泥做的模具,在青铜器上铸出花纹,也可以直接在接近凝固的青铜器上进行雕刻。
所以,商周时期,出现了铸造、刻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商周时期以铜为金,因此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或吉金文字。
又因为这种字大多出现在钟鼎上,所以也叫钟鼎文。
《钟鼎字源》清朝汪立名著
再普及一些小知识:
钟鼎文不是分凹下去和凸出来的两种么?
凹下去的叫款(阴刻),凸出来的叫识(阳刻),这就是款识一词的来源,钟鼎文也因此可叫做钟鼎款识。
宋王复斋钟鼎款识
古人把钟鼎看得很重要。
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鼎象征着富贵荣华,鼎更代表着国家权力。
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山川河流、珍禽异兽、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据说《山海经》就是源于此)。
此九鼎,为传国重器。
有个成语叫“问鼎中原”,意思就是企图一统天下。
所以,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金文很重要,
其内容一般是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相当于国家大事记。
因此,和甲骨文相比,金文更加庄重典雅,更富装饰性。
也可以这么理解:甲骨文是日常文字,金文是官方专体。
一般认为,金文晚于甲骨文。
金文按照年代可分为四种,即:
殷金文(公元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和甲骨文相近。
西周金文(公元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渐趋整齐雄伟。
东周金文(公元前770年~前222年)有了地域风格变化,出现了龙、凤、鸟、虫、蝌蚪文——这也算早期的美术字了。
秦汉金文(公元前221年~219年)则和小篆类似。
总的来说,殷亡甲骨灭,金文以代之,周朝金文是主流。
矢量青铜纹、大篆、鸟虫书
鸟书寿字
大家知道,周朝是十分讲究礼仪的,孔子“克己复礼”要复的就是周礼。
周礼强调次序、规范,所以周朝的金文也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
相比之下,殷商的甲骨文大小、粗细、肥瘦、高矮等等就有些随心所欲了,
到了周朝,刻金文都要先打格子,
在格子之中,小字被拉长放大,大字被挤压,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字形整齐划一。
所谓方块字,就是在这个时候真正确立起来的。
我们的汉字,这时做了历史上第一次“整容”(正规化改造)。
别以为规范了,金文就好认了。
据统计,流传至今的金文约有3005字,
认出来的仅有1804字,同志还需努力啊!
商代的金文就不说了,它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还不算很成熟。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周朝金文,来自武王征商簋(guǐ,又称利簋),
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
武王征商簋
但它更多的是资格老地位高,跟公司创始团队成员一样的,
真要说到金文书法精品,最出名的还是接下来要为各位介绍的这3个——
(未完待续,点关注可以看以往文章,也能及时收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