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时分,窗外的梧桐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我静坐在梁子明的床前,看着他沉睡的侧脸,下意识地抚平他额前的疤痕。
我是刘美芬,今年48岁,在照护中心做了二十年的护工。半年前,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私人护理工作——照顾28岁的梁子明。
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被他整齐的西装和挺拔的身姿所吸引。但更让我震撼的,是他脸上厚重的纱布和他眼中淡淡的哀伤。医生告诉我,这个年轻人在一场火灾中救出了一个孩子,却永远地改变了自己的容颜。
我依然记得第一天工作时的场景。他坐在落地窗前,对着我说:“阿姨,我想请你答应我一件事。晚上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请不要进我的房间。”
我点点头,却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个反常的要求。
白天的梁子明是个温和有礼的年轻人,虽然因为烧伤做过多次手术,但从未对生活失去热情。
他喜欢在阳台上种花,会认真地写代码,偶尔也会弹弹钢琴。
我常常在一旁听他弹奏肖邦的《夜曲》,那悠扬的琴声里,仿佛诉说着他内心无尽的思绪。
直到那个月圆之夜,我听见他房间传来压抑的啜泣声。作为一个母亲,我无法对这样的声音置之不理。
推开房门的瞬间,月光下的景象让我惊住了。梁子明站在镜子前,揭开了脸上的纱布。狰狞的疤痕在月光下格外醒目,但更让我心疼的是他眼中的绝望。
“对不起,阿姨,让您看到我这副模样。”他苦笑着说。
我走上前,轻轻抱住这个倔强的孩子。“伤疤是英雄的勋章,孩子。你救了一个生命,这比所有的容颜都珍贵。”
那一刻,他在我怀里痛哭失声。原来,他一直害怕别人看到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害怕被人用异样的眼光注视。
从那天起,我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戴着面具生活,开始学着直面阳光。我教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陪他在花园里种下一株株向日葵。
生命就像这些向日葵,即使身处阴影,也要努力向着光明生长。
前些日子,那个被他救下的小女孩来看他。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叔叔,你是我的英雄。”听到这句话,我看见梁子明眼中闪烁着泪光。
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不必都像璀璨的星辰,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现在,我依然在照顾梁子明。不是因为这份工作,而是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勇气和爱的力量。他教会我,真正的美丽不在容颜,而在心灵。
夜深了,窗外的月光依旧皎洁。我轻轻为他掖好被角,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个善良的孩子,永远被世界温柔以待。
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在这个被疤痕改变的生命里,我看到的是一个不断绽放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