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30年,我是功臣还是罪人?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信仰崩塌与重生

教育百态 2025-04-19 21:12:24

粉笔半生染白发,桃李未成泪先潸。

他,扎根乡村高中30年,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却在临近退休时被贴上“应试罪人”的标签。是时代抛弃了苦心人,还是教育真的需要一场颠覆?今天,我们走进一位老教师的挣扎与觉醒。

三十年坚守:用“笨功夫”托起寒门希望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他的信仰。

生于乡镇,长于乡镇,他用最笨的方法读书考上师范,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学生“逼”进大学。凌晨五点的晨读、课间操时的单词本、没收手机时的铁面无私……在他眼里,这些“笨鸟”唯一的出路就是“先飞”。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拼命奔跑,而他,甘愿做那个在雨中推车的人。

他带着学生用成绩杀出重围:差班逆袭全科通过会考、三本录取率碾压同类学校。地方政府为这所“濒死”高中拨款重建,他成了公认的“功臣”。

信仰崩塌:当“功臣”成了“罪人”

“因材施教”的口号响彻校园,他的严格却被贴上“落后”标签。

同事嘲讽他“推波助澜应试教育”,家长质问“你算什么优秀教师”,学生举报他“伤害自尊”。最痛的一刀来自同行:“你越努力,越是教育的罪人!”

当善意被曲解为压迫,当责任被污名为固执,教育的初心该何处安放?

他迷茫了:逼学生读书有错吗?那些被他“骂”进大学的孩子,如今成了医生、教师、工程师,逢年过节总说“多亏老师当年严厉”。可如今,这份严厉为何成了“原罪”?

撕裂与和解: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答案

他开始观察“佛系”同事:不催作业、不抓纪律,学生欢呼“老师真好”,但高考放榜时全班无一人上本科。他也看到“新型教育”的困境:个性化作业沦为形式,快乐教育变成放纵借口。

教育不是非黑白的战场,严格与包容,从来不是对立的选择题。

他尝试改变:晨读前加10分钟自由阅读,跑步时把训斥换成鼓励,没收手机后主动联系家长共同沟通。学生说:“老班好像没那么凶了。”家长说:“孩子开始主动聊未来了。”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而不是审判

临近退休,他写下反思:“我曾以为自己是摆渡人,后来发现,学生才是自己的船长。我能做的,不是替他们划桨,而是帮他们看清方向。”

如今,他依然带着那个“差班”冲刺高考,只是墙上多了一行字:“努力不为碾压他人,只为超越自己。”

教育从无标准答案,但永远需要答案之外的温度。无论是“苦学派”还是“快乐派”,终点从来不是对立,而是让每个孩子相信:

“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

7 阅读:1898
评论列表
  • 2025-04-20 09:25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够,没有把握好矛盾的变化规律。

  • 2025-04-20 11:24

    只要没有在背后干什么缺德事,就谈不上罪人!

  • 2025-04-20 11:17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钢炼一生推 回复:
    只说品德教育,其实学生看再多书,都没有父母师长言传身教影响力大,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学生老师品德有问题,有能力就举报,怕担风险也应该告诉自己孩子:老师这样是不对的,这么做是对的,应该怎么面对别人做错事。另外,家长自己在做事之前,尤其在孩子面前做事,也要考虑清楚,这样做对不对,会不会教坏孩子。
  • 2025-04-20 17:04

    问得好呀![赞]——立德树人,成这样了![敲打][裂开][静静吃瓜]

  • 2025-04-20 10:41

    放在教育的大环境下,逼学生真没意义,你逼这个学生考上了,另一个就考不上了!

    车载 回复:
    他尽职尽责 带好了自己的学生 别人考不上管他什么事? 你上司叫你维护好客户 别人没有 后面公司裁员 你没被裁 那些被裁的还能怪你上司?
    清风 回复:
    你说的也对